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乌H4 的母本 0 81和父本NS4 0 37为材料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对马铃薯蕾花果脱落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 ,并从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对导致脱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蕾花果脱落的一般规律为落蕾多于落花 ,落花多于落果 ;不同花序和同一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蕾花果脱落不相同。花蕾发育过程中四分体以前花序营养状况 ,浆果发育过程中胚形成前浆果营养状况对脱落有主要影响 ,这两时期N、P、K等养分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花蕾和浆果的发育。导致养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育期间地上、地下两个营养中心养分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2.
 1997~1999年,在昆明地区对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群体B育种材料进行了晚疫病水平抗性遗传稳定性的田间检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RCBD)的方法,在当地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存在的条件下,经过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筛选,获得了Pn-01、Pn-06等表现水平抗性遗传稳定性与优良农艺性状相结合的品系,为进—步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加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马铃薯加倍的方法,一般是在二片子叶之间生长点上,放上用秋水仙素浸湿的棉花球,并用0.2~0.3%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每日滴一次,每次滴几滴,连续五天。国外早在1955年列别杰娃,曾把种子放在用0.5%或0.7%秋水仙素浸湿过的滤纸上,使种子发芽,获得了加倍成功。 为了找到比较理想的加倍方法,使马铃薯单倍体的植株加倍成纯合的四倍体。我们利用已获得的马铃薯单倍体(2n=2x=24)植株为材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加倍试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宋伯符  王军 《马铃薯杂志》1996,10(3):138-142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4个综合性状好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或高代无性系,通过双列杂交设计,对配合力分析时田间采用A法(在不同区组种植同一组合不同基因型个体)和B法(在不同区组种植同一组合相同基因型个体)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实生苗世代和无性一代配合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样本(每小区定植30株)的情况下,田间试验采用A法会使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结果出现误差,从而使以后的分析失去依据;(2)在以上情况下,采用B法比较可靠,同时还可以计算组合内遗传变异系数,作为组合选择潜力的一个指标;(3)实生苗世代和无性一代配合力分析结果存在着差别、无性一代配合力分析的结果表明:85T-13-8为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6.
双单倍体马铃薯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双单倍体(双单倍体是由四倍体栽培种花药培养产生的)植株加倍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在MS培养基内附加NAA 0.1mg/1,而后加入秋水仙素0.2mg/l,用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切断接种。经过40天培养,获得了加倍的四倍体植株,加倍频率为63.6%。第二种方法:将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的茎,接种在含有2.4-D 1mg/l,萘乙酸0.025mg/l,KT 2mg/l的MS培养基上,在产生愈伤组织后诱导出再生四倍体植株,加倍频率为22.3%。  相似文献   
7.
1990~1992年间,应用喷枪、摩擦和蚜虫接种,对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108份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进行了抗病毒鉴定筛选。评价出一批对马铃薯Y病毒抗性较强的组合如:388985(19.4%),389360(19.9%)和较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组合如388985、390194等。结合对病毒的抗性和经济性状选出7份株系,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抗病毒育种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马铃薯中心马铃薯资源在中国的利用情况王桂林,宋伯符(国际马铃薯中心北京办事处,100081)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我国现有种植面积约300万公顷,南北方均有种植,其中北方气候冷凉,适合于马铃薯生长,是我国的主产区和供种基地。70年...  相似文献   
9.
应用Dot-ELISA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纤维素膜(NCM)为固相载体,应用间接ELISA法对纯化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感染PLRV的马铃薯植株的茎、叶、休眠块茎顶端、脐部、块茎打破休眠后萌发的芽,以及饲毒后的桃蚜体内的PLRV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检测纯病毒的灵敏度为45.83pg~4.583pg,测定茎、叶、休眠块茎顶端、脐部、芽的稀释度分别可达到1/2048、1/512、1/2048~1/8192、1/512~1/2048和1/2048~1/8192,和常规DAS-ELISA相比,检测的灵敏度提高至少8倍。应用Dot-ELISA至少可检测1/2头带毒蚜虫体内的PLRV。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首次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 aureus)的No.180菌株用于病毒细菌协同凝集试验(Virobacterial agglutination test简称VBA)检测了来自马铃薯的4种不同形态粒子的病毒: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丫病毒(PVY)、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其灵敏度达2.7~6.1ng/ml,检出病汁液的最大稀释度达10~4~10~5(PLRV1:500),较国内、外采用的Cown I菌株的灵敏度提高5~10倍。与血清学方法相比,VBA在2~3分种内就可获得结果,无假阳性反应,其灵敏度显著高于间接酶联法和免疫电镜,而接近于A蛋白酶联法。经抗血清致敏的菌体在4℃下保存4个月,对VBA检测的灵敏度没有影响。用VBA对采自田间的93个马铃薯病样进行检测,它们大多受2~3种病毒(PVX、PVY及PLRV)的复合侵染;和用间接酶联法及鉴别寄主检测的结果趋向一致。室内和田间试验均表明VB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和经济,尤其适合在基层单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