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猪“马口穴”,又称“锁口疔”,是我县农民治猪不饱食的经验穴位,至今仍为基层兽医人员和老农所掌握运用,普遍反映其疗效较好。但查阅古今中兽医文献及有关杂志,未见对此穴的记载和报道。1989年笔者在本县青萍乡进行了调查,并临床治疗不饱食病猪308头,治愈299头,治愈率达97.08%,深受农民欢迎,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穴位位于猪口角内侧后上方最后2、3对臼齿间隙所对的颊部圆锥状乳头  相似文献   
2.
3.
母猪内服“厚朴汤”治疗仔猪白痢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厚朴汤”母猪内服与氯霉素和止白痢膏进行了治疗仔猪白痢对比试验。结果,厚朴汤组治疗761例,治愈703例,好转29例,死亡29例,总有效率96.1%;氯霉素组治疗415例,治代愈330例,好转58例,死亡27例,总有效率93.41%;止白简膏组治疗214便,治愈161头,好转33例,死亡20例,总有效率92.52%。厚朴汤组分别较氨霉素组和止白痢膏组高2.7和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定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大果榆(Ulums macrocarpa Hance.)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测定了7年生水曲柳、大果榆和蒙古栎苗木根系生...  相似文献   
5.
水牛吐草一症,古兽医书籍记载的仅有反胃吐草,对病因、症状、施治的叙述均简单。十多年来,笔者临床诊治此证113例,与古兽医书籍记载的有所差异。我县水牛吐草的原因较多,病情也较复杂,共同特点是食草咀嚼后不能下咽而吐出,或食草咀嚼下咽  相似文献   
6.
猪霉玉米中毒在我县每年都有零星发生,尤以玉米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玉米不能及时晒干而发霉变质,用作饲料以致中毒者较为普遍。该病的治疗较为棘手,死亡率亦高。1970年以来,笔者精心筛选出“茵陈汤”用于治疗霉玉米中毒病猪390头,治愈372头,治愈率达95.5%。(一)临床症状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发生于小猪和架子猪。一般发生  相似文献   
7.
耕牛食道梗塞在我县时有发生。但长期以来,购置较理想的食道探子有困难。为了及时治疗食道梗塞,笔者一直用8号铅丝制成的食道通条推拉食道中阻塞物,其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以来用铅丝通条抢救此病41例,治愈40例。现介绍如下。(一)铅丝通条的制作取光滑无锈斑的8号铅丝3.5米左右,视牛体大小,在中  相似文献   
8.
9.
猪“无名高热”是本县确实存在的常发病,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一般多在每年七、八、九月份散发于农户家养的60斤以上育肥猪。本病是以不食、体温升高到41℃以上、病程长、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的一种散发性热性病。 (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41℃以上的稽留高热;卧多立少,精神尚可;结膜发绀,眼眶周围似发青;鼻盘干燥,口腔有臭味;不食,有时能喝几口水,间或食少量青绿饲料;小便黄稠,粪便干黑呈栗状,多数带有黄白色条状或絮状假膜,少数病猪带血;鼠蹊淋巴结肿大;皮肤一般无变化,但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