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671头、1.512和0.215 d;益蝽偏食活猎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量大,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大时,益蝽将一头猎物刺吸致死后并不持续吸取,而是快速攻击其他猎物,这一特点对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其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能力。选择饥饿24 h的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3龄粘虫进行捕食量测定试验,试验结果为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分别为3.33、4.23、8.00和6.50头,每个龄期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攻击率分别为1.036、0.742、1.445和1.422,处理猎物的时间分别为0.313、0.158、0.112和0.135 d;试验中发现益蝽偏食活猎物。结果表明利用益蝽进行生物防治时,选择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种内干扰效应对其自身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分别为0.790、0.849和0.818,处理时间分别为0.041、0.027和0.036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390、37.037和27.778头;随着亚洲玉米螟密度的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5龄若虫和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时均受到种内干扰的影响,干扰常数分别1.372、1.410和1.309。表明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均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成虫的控害潜能大于5龄若虫。  相似文献   
4.
合长足虻属Sympycnus首次在内蒙古报道,对中国新纪录种并内蒙新记录种Sympycnus simplicitarsus Becker的形态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重新拍照和描述,并编制了中国大陆合长足虻属分种检索表;对3个内蒙古新纪录种:云南曲胫长足虻Campsicnemus yunnanensis Yang et Saigusa,中华黄鬃长足虻Chrysotimus sinensis Parent和洛阳小异长足虻Chrysotus luoyangensis Wang et Yang进行了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5.
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175头、1.344和0.315 d;蠋蝽锁定猎物后,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的头部、胸部或腹部各节刺入,当猎物尝试摆脱时蠋蝽随其移动,维持口针伸展刺入猎物体内的状态,直至猎物被征服失去活力;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吮吸持续时间较长,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躯干瘪后,蠋蝽才收回口针,继续搜索并攻击下一头猎物。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6.
蠋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室内研究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assell模型,以明确蠋蝽对小菜蛾的捕食潜能以及蠋蝽自身密度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瞬时攻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461(3龄若虫)1.322(4龄若虫)1.086(5龄若虫)0.803(雌成虫)0.734(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为83.33头。随着小菜蛾幼虫密度增大,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其他虫态。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其中蠋蝽3龄若虫的竞争参数最大,为0.862。本研究表明蠋蝽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尤其是蠋蝽5龄若虫。  相似文献   
7.
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不同蠋蝽密度对自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5龄若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29、0.024 d和41.667头;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96、0.020 d和50.000头;蠋蝽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52、0.021 d和47.619头。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棉铃虫幼虫密度固定时,单头蠋蝽的日捕食量随蠋蝽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蠋蝽对棉铃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548、0.702和0.772。表明蠋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且成虫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控能力大于5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粱蚜是危害高粱、苏丹草、甘蔗和高丹草重要的害虫,为了明确不同高粱属植物对高粱蚜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7个不同高粱属品种上研究了高粱蚜的生物学特性、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生命参数,所选7个高粱属品种分别为;甜M81、不育系7050A、皖甜粱1号、甚迪亚、皖草3号、皖草4号和高丹D,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70±5)%,光周期为14L:10D。【结果】在甚迪亚上的高粱蚜的相对日均增长率最高(0.56),而饲养于不育系7050A的高粱蚜的相对日均增长率最低(0.33);在7个不同品种上的高粱蚜的发育历期范围为:5.35~9.04 d,饲养在甚迪亚、皖草4号和高丹D上的高粱的存活率均达98%,而在不育系7050A上的高粱蚜存活率最低(80%);在不同高粱及高丹草品种上的高粱蚜的生殖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饲养于皖甜粱的高粱蚜的生殖期最长(18.03 d),饲养在不育系7050A时生殖期最短(13.59 d);在甚迪亚、皖草3号和皖草4号上的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较高,饲养于不育系7050A时内禀增长率最低。在不同的高粱属品种上的高粱蚜的净增殖率范围为57.65~90.95头/(雌·代)。【结论】皖草4号最适合高粱蚜生长发育及繁殖,不育系7050A和皖甜粱不适合高粱蚜的生长发育,而不育系7050A和皖甜粱1号则对高粱蚜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完成发育,当温度为36℃时,益蝽卵孵化率为0,不能完成发育。在18~32℃范围内,益蝽的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线性正相关,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2533X―0.03648,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394.7 DD,益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40℃,32℃时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最短(22.40 d)。温度梯度对益蝽的体质量影响不大,雌成虫体质量普遍高于雄成虫。种群生命表显示28℃时益蝽种群净增殖率最高(179.50)、平均世代周期最短(57.50 d),在25℃下,种群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次之,分别是125.64和64.5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