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吸入CO_2的同时释放O_2,这种现象,在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注意,这就是光合作用。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颗树种在盆中,除了浇水以外,树木长大以后,土壤的重量  相似文献   
2.
灭苹腐861是天津有机化工研究所近期研制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渗透性强及不怕雨水冲刷、徐药后很快形成保护膜、药效时间长、愈合组织生长快等优点,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河北省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及辽宁省绥中县果树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田间病疤治疗和树体预防试验等,均取得明显效果。例如中国果材所用灭苹腐861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药液杀灭腐烂病菌孢子能力均为100%。50倍液对腐烂病菌丝的抑菌时间可长达30天,50倍铲除侵染点效果,Ass. 9 @。 田间治疗效果如下表所例示。 从试…  相似文献   
3.
本书英文名:“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由John H.Dodds主编,作者共有12人,均系目前国际上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前沿的权威人士。他们富有实际工作经验,所以书的内容与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材料较新,文献较全。该书于198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植物遗传工程的最新技术及其在一些主要作物中的应用。对学习植物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枣树为我国大面积分布栽培的经济作物,枣疯病为历史性的病害。连年来持续在我国发展蔓延,已成为毁灭性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已有70~80%的树株染病或死亡。成为影响枣树生产发展的关键障碍,传病昆虫的发现,给枣疯病的防治开辟了可喜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四环素族等药物对枣疯病的初步治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枣疯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凡有枣树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山东、河北、河南诸省发生尤为严重。我省黄河以南地区受害极大,已成为毁灭性病害。 关于病原问题,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78年,我们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实验园中的“金丝小枣”(zizyphus jujuba Mill.)典型病树的丛生小叶叶脉,进行包埋切  相似文献   
6.
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枣树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经济果树,国内凡有枣树栽培的地区,几乎都有枣疯病发生。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70年代即发生严重,80年代黄河以北地区也已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达10~30%,严重的地区已有70~  相似文献   
7.
为了向读者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本刊从本期开始辟《专题讲座》栏。光合作用这一专题,共分六部分:1。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3.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与光合膜;4.光合作用的碳素同化;5.光合作用生理;6.光合作用的调节与控制。欢迎读者提出意见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苹果褐斑病是苹果树上的重要病害。如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早期落叶,过去用波尔多液防治,基本可以控制此病的发生,由于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对农药的需要量愈来愈多,因此筛选低毒有效的药剂及农用抗生素防治此病是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76—1978年根据省农业局意见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现将几年来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室内药效测定; 方法:采用抑菌圈测定法,将稀释好的苹果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与马铃薯、洋菜培养基混合(作苹果褐斑病测定用的培养基内加入苹果叶煮沸,然后高压消毒),倒入灭菌的的培…  相似文献   
9.
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70亿,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亦需要解决营养不良的状况。降低人口增长率和增加粮食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但从粮食生产到“食入”这样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中,收获后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76年粮食在收获后的损耗达10亿吨以上,可供16亿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近年来有些科学家提出“向太阳能要产量”的口号。这种观点认为,农业实际上是通过绿色植物发展光能利用效率的事业。这种观点有一定根据,但太简单化些。他们认为农作物发展光能利用的途径,首先是排除配料和水分不足妨碍叶面积物质生产的各种因素,然后是要使光合作用效能最强的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