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豌豆属作物是重要的饲草、粮食和绿肥作物,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药用等价值。本文归纳了野豌豆属栽培牧草根部入侵真菌病害的种类、病害发生的影响因子、病害对牧草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危害野豌豆属作物的根部病原真菌有6属21种,主要是镰刀菌属(Fusariumspp.)、疫霉属(Phytophthoraspp.)、腐霉属(Pythium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p.)、丝囊霉属(Aphanomyces spp.)和壳球孢属(Macrophominaspp.),重病田发病率在75%以上。由根部入侵真菌引致的根腐病,不仅严重影响牧草地上生物量的积累,而且制约牧草品质的提高和草地的利用年限。栽培措施、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可有效防控野豌豆属牧草根腐病。文末就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沈紫微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4,8(5):884-891
采用现存生殖分配(Standing Reproduction Allocation)的方法研究甘南地区歪头菜(Vicia unijuga)生物量生殖分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植株在整个生长季中,各构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季节变化表现为营养分配比重不断减少,生殖分配比重不断增加,但营养生物量分配比例占绝对优势,而在蕾期和花期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量(蕾、花生物量)分配比例仅在10%左右;多年生歪头菜种群幼龄时期植株生殖生物量分配仍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生殖产量的生物量分配却表现出2年龄5年龄4年龄;2年龄植株蕾-花生物量转换比例和花-荚生物量转换比例分别为1∶1.17和1∶1.36,5年龄植株的分别为1∶0.94和1∶1.31,说明2年龄植株比5年龄植株有较高的生殖利用率,而5年龄植株落花、落荚现象明显。以上结果揭示出,植株对有性繁殖的小比例投资以及生殖转换中产生的生殖损失可能是导致该地区歪头菜种群有性繁殖体种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而影响这一原因的因素可能是生长季过程中的环境干扰和养分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侯金伟  陈焘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21,30(3):129-136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病原真菌如何影响土壤种子存活,采用“种子袋埋藏与取回”的方法,对该地区3种常见植物胡枝子、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进行杀菌剂处理、并且以不同方式(单种或者不同种混合)装入尼龙网袋后埋入土壤中,在田间分别埋藏1和3个月后取回种子袋,统计每袋种子的存活情况,并且进行萌发试验,检测种子生活力状况。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最高,平均约为51.9%,显著高于胡枝子(14.6%)和狗尾草(26.1%)(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显著增加;然而杀菌剂处理以及不同埋藏方式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2)胡枝子种子的田间死亡率最低,平均约为1%,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5.1%和4.4%;埋藏1个月后,杀菌剂未处理和单种埋藏条件下长芒草和狗尾草种子的田间死亡率分别为12.5%和11.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下两种植物种子的死亡率(P<0.05);胡枝子种子在埋藏1和3个月时,其种子死亡率在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最高,平均约为64.3%,显著高于胡枝子(5.9%)和狗尾草(29.2%)(P<0.05)。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胡枝子和狗尾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显著下降,而长芒草种子的室内萌发率却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存活的影响因植物种而异;较单种埋藏相比,混合埋藏降低了种子的死亡率,可能是由于混合埋藏稀释了病原真菌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4.
高山草原条件下苜蓿种质抗霜霉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引自国内外的94个苜蓿品种在海拔3000m的甘肃桑科摹试验站进行了高山草原条件下的霜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颇大,发病率为0~100%,严重度为1~4。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率和严重两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按照抗病性从高到低将94个品种分为免疫、高抗、中抗、抗病、感病、中感、高感和极感8个抗性类群;其中:阿尔古奎斯、巴瑞尔,阿毕卡、安古斯、日本1品种、伊鲁瑰斯、布韦兹、托尔、81-89美国、CP4350萨蓝纳斯、贝维、润布勒、兰热来恩德和威斯康辛等14个品种属免疫类群;普劳勒、班纳、L2-1079匈牙利和兴平4个品种属高抗类群;肇东、陇中和陇东3个品种属高感类群;78-27捷克、阿波罗、准格尔、陕北和河西5个品种属极感类群。6~8月份病害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极感品种和所有高感品种均为国内品种,而所有免疫品种和绝大多数高抗品种均为国外引进品种,这种由于品种的来源不同而引起的抗病性差异很可能与苜蓿霜霉菌的高度寄生专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储存年限老芒麦种子种带真菌检测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焘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5,24(2):96-103
对来自青海的5个不同收获年份的老芒麦种样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研究;测定了12种分离率大于1%的种带真菌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样发芽率为56%~80%,S2发芽率最高,达到80%,显著高于S1和S5(P<0.05);种样带菌率为24%~38%,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S5带菌率最高,达到38%,显著高于其他种样(P<0.05);共鉴定出老芒麦种带真菌15属17种,真菌分离率为0.25%~8.75%,其中青霉和曲霉是老芒麦最常见的种带真菌,在5个种样上均被分离得到;燕麦镰孢、串珠镰孢、镰孢菌1、离蠕孢和德氏霉5种真菌是老芒麦最主要的致病真菌,均显著地降低了老芒麦种子的萌发、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幼苗的生物量(P<0.05);细交链孢对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是显著地降低了幼苗的长度和干物质产量(P<0.05)。皮思霉、离蠕孢、曲霉3种真菌显著延长了老芒麦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而燕麦镰孢则显著地缩短了种子平均发芽时间(P<0.05)。  相似文献   
6.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燕妮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10):194-205
土壤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健康的土壤必定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活跃的生命体、高效的内部养分循环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系统中各种生物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特征监测土壤质量。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指出通过了解土壤微生物与放牧行为间的关系,如何评估土壤质量,选取适宜的放牧梯度,完善草地管理模式,并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利弊。解决两个关键问题:1)土壤微生物的各种特征是如何响应放牧行为的。2)如何通过这些指标评价土壤质量,然后提出合理的放牧模式,改善和维护草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引种草坪草的适应性评价及病害和草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1997~1998年,对引自丹麦的草地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羊茅、紫羊茅、匍匐剪股颖和白三叶等草坪草的品种在兰州市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观测、记载了草坪的成坪期、密度、盖度、颜色、质地、越冬率、越夏率、返青期、枯黄期、青缘期等性状;调查了病害的发病率,并对病株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统计了各品种带菌率和真菌的分离率;调查了草坪建植与生长过程中的杂草种类和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除Pichwick和Juventus黑麦草以外的所有参试品种均可在兰州地区种植。其中,白三叶的综合性状最好,具有质地柔滑、成坪较快、覆盖度高、枯黄期晚等特点;其次为ORNAMENTAL和SPORT2个混配型草种,成坪快,但抗病性较差;其余各品种建坪后表现好,但成坪速度较慢。草坪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为交链孢叶斑病、离蠕孢叶斑病、德氏霉叶斑病、壳二孢叶枯病、壳二孢叶斑病、镰刀菌枯萎病和叶点霉叶斑病。苗期主要杂革为狗尾草和田旋花。  相似文献   
8.
草地早熟禾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调研国内外文献,广泛收集草地早熟禾种质,连续2年温室幼苗性状评估,连续3年田间性状评价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首次编制了我国草地早熟禾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指南在形式与主要内容上,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草地早熟禾测试指南相协调,包括测试的总体技术要求、性状表、性状解释和技术问卷4部分;在性状与标样品种确定上主要参照了UPOV和日本的测试指南。  相似文献   
9.
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3种保护性耕作: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系统产量和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1至2007年,10茬作物的总产量在ts、nts处理下分别比t提高3.63和1.62 t/hm2,而nt处理则比t处理显著降低2.48 t/hm2。7年后,t、ts、nt和nts处理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5.4%,30.2%, 16.2%和49.5%。总有机碳含量相应提高2.5%,18.7%,11.7%和74.0%,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分别比t处理提高16.0%,16.2%和38.1%;土壤碳氮比在t、ts、nt和nts处理下较之7年前分别降低了11.41%,8.54%,3.91%和2.72%,ts、nt和nts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t处理提高12.6%,20.1%和46.6%,说明秸秆覆盖+免耕均有利于提高该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改善碳库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豆科牧草根腐病的病原,影响病害的因素及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引用资料自1910~1989年底。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是真菌,目前世界各地自豆科牧草病根上至少已分离、鉴定出176种真菌,其中75%为半知菌。土壤温度、含水量、害虫与线虫的危害、他种病害、以及田间管理措施等均可影响根腐病的发展。根腐病在牧草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造成危害:其引致牧草建植不良、产量下降、固氮力降低,草地寿命与利用年限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