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台湾青枣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云南省玉溪市把台湾青枣作为新兴果树品种引进,在海拔1200m以下的河谷流域大面积种植,至2003年种植面积已达750hm^2。白粉病是危害台湾青枣的重要病害,台湾青枣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在挂果期危害果实,一般危害损失率8%~15%,高的可达35%。为了解该病在当地的发生情况,掌握防治技术,指导生产实践.笔者于2001~2004年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玉溪市2006-2015年度获奖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梳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玉溪市近10年来农业科技成果研究的特点、学科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强化科技成果管理,推进学科建设,以提高玉溪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玉米圆斑病,现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该病由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G.L. 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R.R. Nelson)]侵染引起。玉米圆斑病菌属异宗配合菌,其有性过程受交配型基因控制,有性态可在实验室内诱导产生,并可与玉米小斑病菌和燕麦枯萎病菌发生种间杂交。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果穗、苞叶和叶鞘等部位。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的侵染源,以后借气流、雨水传播。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但国内对病害的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防治方面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 Resistance Inducer ,BRI)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相关诱导酶的影响,进行了盆栽接种和诱导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施用诱抗剂浓度越高和次数越多,防病效果越好。喷施诱抗剂10μg/mL、20μg/mL和100μg/mL 24h后,接种病菌72h后,防病效果分别达59.91%、85.02%和89.43%;每隔24h喷施100μg/mL1次、2次、3次和4次,72h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0.32%、98.23%、98.30%和100.00%。诱抗剂提高了黄瓜叶片中的POD、SOD、PAL和CAT等防御相关酶活性,至第5-7天仍然持很高水平,其中PAL活性至第9天仍达空白对照的4.37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