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7篇
  26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江苏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之处,亟须构建一种适合江苏农村地区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为今后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参考及数据支持.以江苏省连云港、盐城等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分析问卷对象对科技推广服务、科技物化成果服务、资金支持及科技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揭示出江苏传统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五大路径有政府主导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主导型、农业科研机构参与型、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挥独特作用型及农业企业提供服务型,并提出相应的六大对策建议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重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先进适用技术源头供给、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运营与管理、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高效服务模式、优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投入机制及强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潍坊市紧紧围绕实现消除碘缺乏危害这一目标,全面推行送销碘盐到户办法,全市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潍坊市在1985年就达到了碘缺乏病基本控制标准。但随着这些年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有的防治工作运行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的管理措施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防治碘缺乏病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病区患病率出现回升趋势。1990年全市随机抽查1960名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达到36.2%,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了从河蟹育苗→仔、幼蟹培育→大湖增养殖→河蟹暂养的系列开发研究。改蟹苗直接放流为二级放养和三级放养,蟹苗利用率从1—3%提高到6.1—7.2%(二级放养)和8—10%(三级放养)。同时还进行了网围养殖成蟹试验,形成了河蟹全人工养殖的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背街小巷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一墙一阶都记录时代的变迁。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巷子原有的环境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需求。以北海市背街小巷为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研,充分剖析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景观提升策略,达到增强小巷实用性和艺术性,改善居民日常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中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PF)分量的瞬时频率计算问题,引入了一种新的信号瞬时频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分段波形,先将信号分成若干个全波段(full wave),然后以一组递增的反正弦函数定义每个全波段的瞬时相位,进而得到信号的瞬时频率.由该方法得到的瞬时频率理论上是正的、稳定的并且能够确保信号局部特征信息的完整.应用该方法计算了仿真信号和实际齿轮故障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并与其他方法求得的瞬时频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非常适合求取信号的瞬时频率.  相似文献   
6.
正1移动作业终端的现状目前的移动作业终端仅实现了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业务的基本业务流程办理功能和存量用户的用电数据查询功能(数据仅来源于营销SG 186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该终端仅仅是将业务流程工作的地点从办公室转移到用户现场,并未明显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若在现场存在无法决策的工作内容,仍需要回到办公室,通过部门会审等环节做出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党参、黄芪、大青叶、板蓝根等13味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制成中草药添加剂。选取断奶日龄相同或相近、体质量相近的仔猪280头,随机分成7个组(6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40头。试验组日粮分别按0.5%、1.0%、1.5%、2.0%、2.5%、3.0%的比例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在仔猪断奶进入保育阶段进行饲喂,每2周连续饲喂1周;对照组用常规药物保健。结果表明,保育结束后试验组末重、日增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料重比优于对照组,料重比下降0.17~0.28;试验组之间综合末重、日增重、料重比、发病数及生产成本等,以1%添加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在日常维护修理时 ,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拆卸和安装。由于农业机械的类型、牌号很多 ,构造特点不一 ,如果不掌握农业机械的构造和技术 ,就容易产生乱拆硬打而损坏零件的情况。因此 ,在拆卸安装农业机械时 ,应按下列规则进行 ,仅供广大机手参考。一、拆卸1 应按农业机械结构的不同 ,预先考虑操作程序 ,以免先后倒置。2 拆卸的顺序应与装配的顺序相反 ,一般应先拆外部零件 ,然后按总成、部件进行拆卸。拆卸时 ,也应按照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拆卸的顺序依次拆卸。3 拆卸时应尽可能使用专用工具 ,严禁用手锤直接在零件上敲击。4 拆卸必须清…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 -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 -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 -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 -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自然通风方式下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提高日光温室自然通风效率,设计2种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将分别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方式的温室,依次记为G1、G2,并以传统顶通风式日光温室(G3)为对照,对上述3座采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的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晴天白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G2、G3平均气温分别为33.7、33.8、34.8℃,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47.15%、47.21%、44.03%,风速折减率分别为0.80、0.74、0.90;晴天13:00,G1、G2的植物冠层气温分布呈现南高北低,而G3的呈南低北高分布。G1、G2内的番茄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19.54%、6.90%。综上,后坡整体开窗式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