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临床疑似变形杆菌感染水禽病例中分离到17株细菌,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菌株生化特性、变形杆菌atpD基因特异性PCR鉴定以及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镜检为革兰阴性菌,具有明显多形性;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明显的迁徙现象;atpD基因特异性PCR扩增并测序比对确认分离株为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水禽变形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常用抗生素表现低敏或耐药,仅对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肉用种鸡场在华南地区盛夏季节鸡群死淘率居高不下,日死淘率达到0.1~0.5%,月累计死淘率达到3~15%,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方面:选育不良导致的脱肛,环境温度控制不良导致的中暑,夏季季节性疾病的频发和继续性疾病的伴随。本文简述了造成华南地区肉用种鸡场盛夏季节死淘率增高的原因、发病特点、诊断要点与防控的基本建议,为有效控制华南地区种鸡场盛夏季节鸡群死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孢子粉是灵芝的生殖细胞,具有灵芝遗传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良好作用。在灵芝野生条件下,孢子粉无法采集。我国灵芝孢子粉的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0年之前,孢子粉产量很低。2001年发明扎袋套筒技术,2007年孢子粉/子实体产量之比达到143.8%,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2018年全国产孢用灵芝栽培面积2.5万亩(1亩≈667 m2,下同),孢子粉年产量1.5万吨。介绍产孢用灵芝栽培发展进程和4项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原核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HA和HA1蛋白,通过RT-PCR方法获得SIV的HA和HA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并转化至原核表达菌Rosetta(DE3)中,表达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H3亚型SIV的HA和HA1蛋白,目的蛋白均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并与H3N2亚型SIV的HA单克隆抗体反应,说明HA和HA1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
陈济 《当代农业》2010,(19):60-60
美国《健康》杂志刊登了“吸烟鲜为人知的危害”.详细说明吸烟人的生活质量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的。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脑炎,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并已证实在中国绝大多数猪场存在和流行。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差异很大,对其毒力因子了解很少,对其主要的致病机理更是知之甚少,现已发现该病原可能的毒力相关因子有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及酶类等。笔者对这些毒力因子及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省主要养禽区域禽源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8~2019年期间对经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作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的临床病例,从心血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出2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菌体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20株分离菌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和脂多糖多重PCR对20株多杀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广东佛山地区养殖水禽群中的流行、耐药和对雏鸭的致病力等情况,本研究从该地区6个鹅场、9个鸭场共采集130份有疑似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的肝、脑样品,经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15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新分离株的16S rRNA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并进一步检测新分离株的耐药性和对雏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2016年从广东佛山、肇庆、云浮等地疑似新城疫的家禽病料分离鉴定获得12株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所有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产物经克隆并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毒株做遗传进化分析。12个分离株的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属于基因Ⅶ型,2株属于基因Ⅸ型,1株属于基因Ⅵ型。F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1.6%~91.5%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8%~99%之间;HN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0.9%~91.9%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98.5%之间。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12个分离株与NDV强毒株的氨基酸特征相符,有10个分离株的HN基因第514氨基酸残基出现Ⅰ→Ⅴ的变异,有9个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的中和抗原位点出现变异。试验提示,当前广东部分地区的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故应加强广东地区新城疫病毒的分子遗传监控。  相似文献   
10.
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程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H7N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对番鸭、鸭、麻鸭、水鸭、鹅等5种小水禽和小鸡开展首免日龄、免疫时间、免疫次数等免疫程序主要要素的研究,以HI抗体水平、CD4/CD8细胞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变化情况的检测数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用疫苗和程序能够诱导番鸭、鸭、麻鸭、水鸭、鹅等水禽和鸡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反应,试验家禽在2周龄左右作首次接种,剂量为0.3m L/只,3周龄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0.6 m L/只,二次免疫1-2周后,相应HI抗体可以达到4-5 log2以上,其他免疫指标也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现将研究基本情况初步报告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