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综述了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特点,研究所用的食用菌菌种及所富集微量元素的种类,富集微量元素的食用菌生理功能、应用前景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对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了热处理对不同鱼肉肌肉蛋白质即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及肌基质蛋白的表面疏水性、表面活性巯基的影响,并对脂质因热处理产生的氧化、组分变化以及热处理对鱼肉颜色、硬度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是进行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因素 :菌丝体、培养基、时间、稳定剂、酶的种类与浓度等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确定了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 :MC培养基、培养 6d菌丝体、 0 6mol/LKCl稳定剂、0 5 %溶壁酶和 2 %Novo2 34作用 3h。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2个方面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创业取向、学术取向和经营取向3种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课程的改革方法,并从教师负责制、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学环境优化3个方面建立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胶体金技术、EILSA和免疫荧光法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加强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需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海产品和其制品海鲜酱油等最容易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副溶血性弧菌寄生于鲜虾、海鲜酱油等复杂的食品基质中有时却很难被检测出。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为目的,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设计引物和复合探针,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鲜虾和海鲜酱油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得出以下结论,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当鲜虾(固体)中的样品菌含量为10~3cfu·g~(-1)或海鲜酱油中的样品菌含量为10~3cfu·m L~(-1)时,无需增菌培养,即可快速检出。增菌6~8 h即可检出鲜虾(固体)或海鲜酱油(液体)的1cfu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7.
针对臭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探讨臭氧水在肉制品加工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以鸭肉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不同时间,考察臭氧水对鸭肉中微生物和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9 mg/L臭氧水处理鸭肉20 min与14 mg/L臭氧水处理鸭肉10 min对细菌的杀灭程度相当;高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鸭肉油脂的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有显著影响(P<0.05),对饱和脂肪酸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