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致病疫霉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离体防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对致病疫霉菌丝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并测试其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本试验利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从常见几种茄科植物组织内分离纯化内生细菌,以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试细菌活体、无菌体发酵液和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测试菌液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81株内生细菌中,活体菌株对致病疫霉有抑制作用的有63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其中以分离自辣椒果实的LJ-6和马铃薯块茎的TD-12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24%;同时发现活体菌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的发酵液原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这些菌株菌液的抑制作用普遍优于活体菌株;TD-12菌株的菌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及诱导抗病效果,保护率均在91%以上;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防效为76.23%。这些结果表明TD-12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猪体内,磷约占体重的0.8%~1.2%.如此高的含量决定了磷在动物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在所有矿物质元素中,磷的生物学功能最多(向涛,1989;杨文正,1996;李德发等,1996)。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植物性饲料中的非植酸磷或1/3总磷来表示有效磷,这是不够准确的,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早春持续干旱,为降低玉米旱灾减产风险,以金庆707为材料,通过在龙江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黑龙江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水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探究玉米苗期的水分利用规律.结果表明:播种前,10~20 cm和30~40 cm免耕淋水处理和常规种植的容重差异显著.播种期、苗期和拔节期,免耕淋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6.
郑旭 《现代园艺》2010,(3):52-52
<正>1做好果园排水工作春季南方常常多雨,果园排水是解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防涝保树的重要措施。凡地势低或平地果园要开好排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湖南芥菜发酵菌种的高密度培养,以感官评分和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从自然发酵湖南芥菜中筛选出合适作芥菜发酵剂的LA与R6组合混合菌种和R2单一菌种。采用Plackett–Burma从11种营养物质中筛选出葡萄糖、硫酸铵、胰蛋白胨、牛肉膏为LA与R6混合菌种的主要增殖物质;乳清粉、硫酸铵、胰蛋白胨、酵母浸出粉为R2菌种的主要增殖物质。通过布列可特—博曼(Plackett–Burma)设计方法和正交试验,得出LA与R6混合菌种培养基最优配方是葡萄糖3%、牛肉膏1.5%、硫酸铵0.5%、胰蛋白胨1%,pH 6.0,在此优化条件下,以3%的接种量,于33℃培养发酵21 h,菌落总数达3.62×10~(10) cfu/mL。R2菌种最优培养基配方为乳清粉4%,硫酸铵1.5%,胰蛋白胨0.5%,酵母浸出粉2%,pH 6.0,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以3%接种量于29℃培养发酵21 h,菌落总数达1.85×10~(12) cfu/mL。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季节,对高密度养殖池塘每10 d泼洒1次EM复合菌,施用量为每次600 g/(667 m2.m),使用后试验池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及总磷、总氮含量显著下降,溶氧量增加。水质改善后,鱼类的体质增强、发病率下降,水质调控效果较显著。经测算,试验池养殖成本降低354.0元/667 m2,鱼病发生率降低32.2%,增产28.0 kg/667m2,7-9月平均节水1 036 t/667 m2。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7个微卫星基因座位OarAE101、OarJMP8、BM143、BM6506、BM1824、BM6438、ILSTS004在辽宁绒山羊4个家系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标记中仅有4个微卫星位点(OarAE101、OarJMP8、BM143、BM6506)表现出了多态性.OarAE101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为0.727,BM14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为0.526.在所标记群体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49个±1.31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5±0.087;遗传杂合度均值为0.638±0.182.说明辽宁绒山羊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遗传多样性丰富,选择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09—2019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制定荒漠化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第六次荒漠化监测细则》构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和IDRISI软件的支持下,对2009—2019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荒漠化驱动因素并做出预测。[结果] ①2009—2019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降低,荒漠化呈现逆转态势。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极重度荒漠化区域位于研究区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接壤地带,极重度荒漠化所占比例最大。②2009—2019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单一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类型是阿克苏地区荒漠化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多驱动力因子交互作用对荒漠化演化的解释力比单因子更强,作用方式与强度表现为增强与非线性增强。③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驱动因素不改变时,2019—2024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程度持续逆转,整体表现为极重度荒漠化转化为重度荒漠化,部分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张。[结论] 研究时段内,研究区荒漠化面积减少,荒漠化程度呈逆转态势,影响荒漠化主要因素为土地利用类型。在荒漠化的治理与防治过程中,应当结合荒漠化驱动因素,合理有效地实施荒漠化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