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4个不同类型的芥兰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在小孢子胚诱导率上有显著的差异;采用NLN培养基均能获得小孢子胚;最佳高温预处理条件为33℃、24h;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达到20.7%。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与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热带观赏水草乌拉圭皇冠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取腋芽作外植体,用75%酒精浸10s 0.1升汞浸3min 0.1升汞浸4min 无菌水冲洗5次进行消毒,消毒后材料导入MS BA 5.0mg/L AD 10.0mg/L 3%蔗糖 0.4%卡拉胶诱导丛生芽,用MS IBA 0.5mg/L AD 2.0mg/L 3%蔗糖 0.4%卡拉胶诱导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簕〔Acanthopanax trifoliatus(L.) M err.〕,又称鹅掌簕、三加皮、三叶五加、簕菜等,是五加科(A raliaceae)五加属(Acanthopanax)的一种攀援状灌木。生于疏林、林缘、灌丛、路旁等处。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印度、日本和菲律宾也有分布;中国广东主要分布于阳江、江门、潮州、珠海、梅州等市。民间一般采集野生白簕用于药用和保健,而人工栽培白簕的关键技术是种苗繁育。白簕在广东可正常结籽,但种子有后熟期,出苗慢,而且产量不高,生产上一般采用成熟枝条进行扦插繁殖,但由于白簕成熟枝条上长有下向刺,剪枝时易伤手,操作慢,费时费工,同时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繁殖慢。为此,2008 年笔者开始开展白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了白簕的快速繁殖问题,并在广州、恩平等地推广应用。白簕通过组培快繁,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白簕种苗,满足了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有效利用白簕资源、促进白簕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菜用仙人掌新品种的推广 ,加速繁殖 ,笔者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加快种苗的开发力度。1 培养过程1 .1 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  A:MS+ZT 2 mg/L+IAA0 .2 mg/L;B:MS+BA1 mg/L+IAA 0 .1 mg/L;C:MS+BA1 mg/L+IAA0 .3 mg/L;D:MS+BA2 mg/L+IAA0 .3 mg/L;E:MS+BA3 mg/L+IAA0 .2 mg/L;F:MS+BA5 mg/L+IAA0 .5 mg/L。1 .2 生根培养基  R1 :MS+NAA0 .1 mg/L;R2 :MS+NAA0 .2 mg/L。以上培养基的卡拉胶为 4g/L,蔗糖 3 % ,p H6.0。1 .3 培养过程 取仙人掌幼嫩掌片用自来水表面清洗后 ,用 0 .1 %升汞消毒 5~ 1 0分…  相似文献   
5.
番茄晚疫病菌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发病的但果身仍坚挺未出现软腐的青果用0.1%升汞消毒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接种在选择性PDA培养基上,可以很好地分离番茄晚疫病菌,杂菌少,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丰一号亲本JM、JF为转化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其芽分化培养基为MS ZT 2.0mg/L I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借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用农杆菌(LBA4404)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共培养,把几丁质酶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到番茄上。经过卡那霉紊和Basta的筛选和再生培养,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Basta除草剂溶液涂抹再生植株后代叶片,表现明显抗性。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检测,表明上述基因已整合进番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