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对铝的抗逆性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以广西区2个桉树无性系耐铝型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记为G9)和铝敏感型尾叶桉4号E.urophylla No.4(记为G4)为研究对象,在4.4 mmol·L-1铝离子浓度下处理24 h(以pH 4.0,0.5 mmol·L-1氯化钙为对照),从根系及叶片内细胞膜透性(CMP),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探讨了铝胁迫下供试苗木的耐铝机制。采用SPSS 21.0软件分别对根和叶中G9和G4的各测定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根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显著(P<0.05)高于叶,铝对2个桉树无性系苗木的毒害主要表现在根部。在4.4 mmol·L-1铝离子处理下,G4根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高,分别为48.8%,11.5 μmol·g-1,而G9根内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极显著(P<0.01)大于G4,且G9根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相应对照增加145.0%,G4根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相应对照仅增加43.0%,过氧化氢酶在G9根中对铝毒害的缓解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G9清除活性氧能力较G4强,表明耐铝型桉树对铝毒害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图7参28  相似文献   
2.
为菌根生物技术在撑绿竹造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撑绿竹接种不同AM真菌[根内孢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G.m)],测定了其对撑绿竹的生长效应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可促进撑绿竹生长.其中,G.m处理在生物量、叶绿素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G.i处理除叶绿素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外,其余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Glomus mossea对撑绿竹菌根效应优于Glomus intraradices.可作为撑绿竹造林菌根化菌种在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树种,采用砂土培养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铬(Cr)和铅(Pb)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受抑程度、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对地径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00 mg/L Pb胁迫下柳杉幼苗生长的增长率较CK低27.28%;柳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则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50 mg/L Cr胁迫下柳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8.66 mg/L,较CK差异显著;柳杉根系对重金属Cd、Cr和Pb的吸收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最高,分别达17.71、10.45和6.87,其中Cd和Pb在柳杉植株中的吸收富集量依次为根>茎>叶,Cr依次为根>叶>茎;Cr不同胁迫浓度的转运系数均高于Cd和Pb,100 mg/L Cr的幼苗转运系数达1.23,能有效吸收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柳杉对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将其作为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4.
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从2006-2009年,在贵州赤水撑绿竹纸浆林中,对年龄组成、比例以及采伐强度等因子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只保留1年生竹,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老竹;撑绿竹纸浆林采伐强度以20%~40%为宜,不能超过60%;纸浆林生产上1年生竹应基本予以保留,2年生竹保留大部分,3年生竹则保留较少部分,3个龄级适宜的比例为10:8:1.  相似文献   
5.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桉树不同无性系在铝处理下的叶片蛋白表达的差异,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预测与阐释桉树耐铝性机制,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9号、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12号、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尾叶桉(E.urophylla)4号苗木为材料,并对其进行铝处理。结果表明:从4种无性系叶所得蛋白有明显的上调或下调表达。通过丰度计算,共得蛋白点(P0.05)98个,巨尾桉9号为14个、巨尾桉12号为38个、尾叶桉4号为33个、韦赤桉3号为13个。经质谱分析,有11个蛋白成功鉴定,包括1个Ru Bis CO、3个Ru Bis CO LSU、1个放氧增强蛋白、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3个2-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1个质体谷氨酰胺合成酶、1个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其主要功能与植物自身N和能量代谢以及抗氧化和光合作用等有关。4种不同的桉树无性系应对铝胁迫时有不同的应答机制,差异蛋白质呈现不同的表达量,并且从该角度分析耐铝性最强的是巨尾桉9号,而较弱的是尾叶桉4号。  相似文献   
6.
寒竹属3个种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禾本科寒竹属的3个竹种,即合江方竹、金佛山方竹和狭叶方竹竹笋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和金佛山方竹的竹笋品质相当,稍优于狭叶方竹;采自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段的合江方竹竹笋的营养状况没有多大变化,其风味基本一致,可在适生的海拔范围内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因其叶形独特,干形通直,木材纹理清晰,为我国优良的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它与该属仅存的另一种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均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开展马褂木天然实生苗群体和嫁接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花序桉基因组SSR的分布特征及序列分析,为大规模开发大花序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大花序桉基因组序列信息,经严格过滤、拼接和组装后获得scaffolds,利用MISA网站对Scaffolds进行SSR位点检索及分析,并利用Primer 5.0对具有较大多态性开发潜力(二基元重复次数≥10、三基元重复次数≥7)的SSR标记进行引物设计,随机挑选48对基因组SSR引物进行有效性检测及有效扩增引物筛选。【结果】大花序桉基因组共含有177750个SSR位点,包括171530个SSR独立位点和6220个复合型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17.86%,分布密度为1/3.13 kb。大花序桉基因组SSR基元类型较丰富,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占基因组总SSR数量的69.33%,其次为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分别占基因组SSR数量的21.01%和7.58%,四、五、六核苷酸的重复基元类型所占比例均相对较低,三者的比例含量总和为2.08%。SSR基元类型以AG/CT占绝对优势(16812个),其次为AT/AT(8193个)和AAG/CTT(4404个)。从48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31对引物能有效扩增出清晰、明亮条带且大小与预期相符,其中有14对在6个大花序桉样本中均呈现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29.17%。【结论】大花序桉基因组SSR位点发生频率高,基元类型较丰富,SSR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大花序桉SSR引物开发和筛选,以及开展大花序桉及其他桉树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