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草地螟在我国部分地区有滞育现象.是影响越冬虫源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1984年观察研究结果,光周期是影响滞育性的决定性条件.其临界光周期为14—15小时,最低临界点13小时,最高临界点16小时,温度是影响年度间滞育量的重要因素.以光周期划分草地螟的滞育区和非滞育区,是掌握虫源基地的重要依据.以滞育区的气温变化,分析幼虫滞育量,对展望种群数量的自然积累或衰落,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褐蘑菇及其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蘑菇及其驯化栽培田绍义(河北张家口坝上农科所076450)褐蘑菇是笔者1988年采集于河北坝上高原草场上的一种草腐性野生蘑菇,具有菇香浓郁、口感鲜美、肉厚滑嫩、鲜于食用皆宜的独特风味。褐蘑菇在国内属首次发现井驯化栽培成功。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亚麻播种面积的扩大,亚麻复合苗病在坝上地区发生日趋严重。据1983—1984年抽样调查,一般田的病苗率为15—30%,枯苗率为5—10%,发病严重地块的枯苗率达到50%以上,平均减产9.4—10.4%,少数地块甚至毁种绝收。1985年坝上各县发病总面积达1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减产或绝收面积5千公顷,损失  相似文献   
4.
草地螟是分布在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及西北高寒地带的一种周期性发生的毁灭性害虫。解放后曾于1955~1958年和1980~1983年,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并造成严重损失。据1982年农牧渔业部统计,全国发生1.06亿亩,损失粮食20亿斤。因此被列入国家重点防治对象和研究课题之一。1956~1960年,我所、山西雁北农科所和内蒙,山西、河北三省区草地螟试验站,在进行草地螟地方性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条件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中,均曾发现  相似文献   
5.
鼠害是坝上地区农业主要灾害之一。1928—1929、1947—1949、1951—1953年曾因鼠害普遍大发生造成严重损失。1959—1960年又有不少地区严重发生。如张北县二台刘旺生产队秋收时,平均每个莜麦码子(五至十捆靠放在一起称一码)底下有鼠4—5只,多者7—8只,减产30—40%。察北牧场第三分场作物受鼠害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颗粒无收;该场组织职工家属挖鼠  相似文献   
6.
褐口蘑异地栽培与双孢菇栽培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蘑是张家口特产,俗有草原明珠的美称.褐口蘑是其中的一种类,分布于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的天然牧场,褐口蘑又称香口蘑,特点是香味浓郁,肉质肥厚、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保健价值[1].其人工栽培始于1997年,如果南栽成功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本研究是为了探讨口蘑南栽后与双孢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