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散文诗四家     
夜深时望望故乡(外三章)周庆荣一不说沧桑,不说沧桑。繁华也不过只是一段往事,一条路向南,再一条路向北。故乡,你是我的远方了。二对于我的第一次远行,母亲说,就当她放一回风筝吧。风筝的形状有点像鹰,天空  相似文献   
2.
<正> 家蚕线虫病,日本从1902年开始发现,后来在日本各地又继续有所发生。据资料记载,此虫主要寄生于桑螟幼虫体内,在蚕体内寄生的较少。我国也很少发现。今秋,我们在饲养病蚕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病蚕以及这种寄生虫,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小花吊兰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研究了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以及染色时间对小花吊兰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小花吊兰建立更加稳定、明晰的品种鉴定方法。结果表明:于8:00取小花吊兰根尖,0.05%秋水仙素预处理3h,卡诺氏液固定,1.0mol/L盐酸60℃下解离15min,改良卡宝品红染色15min,所得小花吊兰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对小花吊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核型分析表明,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6,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3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4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1对,核型公式为2n=2x=16=6m+8sm+2st,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39%。  相似文献   
4.
咸水入侵作为研究区内的一种环境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对研究区影响咸水入侵的因素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方面对咸水入侵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可以作为咸水入侵的指示标志。监测网系统的建立为咸水入侵区的灾害治理提供基本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流、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气象的周期性变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大面积的暴雨笼罩,是目前难以抗御的天气现象。但不能否认500米低空气层的农业气候又受地貌、地势、土壤、植被、森林覆盖率多少,陆地水面大小等的调节,起着重新分配农业气候因素的作用,雨水降到地面又因立地条件再重新分配一个降雨过程,出现暴雨,但暴雨成洪,洪水成灾,灾害大小,都与地面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这是自然变化的另一条规律。在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改变大气环流的情况下,掌握后一条自然变化规律,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才能有所作为,不致于束手无策,以减轻大自然对人们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 ,《森林与人类》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约稿 ,说他们在2000年1月份起 ,将开辟一个美其名曰“森林呓语”的栏目 ,要我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说些“梦话”。然而 ,时下的人们话语环境与关注的热点却很不适宜我要说的话题。当下 ,世界各地 ,包括我们自己都在以不同方式庆贺这百年不遇的盛大节日———千禧年。确确实实 ,千禧年也正像一位天真烂漫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履向人们走来———人们心情愉悦 ,情不自禁地为之欢呼 ,为之舞蹈 ,纷纷加入千年庆典的队列之中。按理 ,人们欢呼舞蹈一阵 ,庆祝一下这“千年等一…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内蒙古岱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内蒙古岱海为地处东南季风区边缘的内陆封闭湖泊,近40多年来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持续萎缩。结合历史文献,本文回顾近代岱海湖面涨、水位波动的历史,进而对近40年的岱海水量平衡要素,以及气候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岱海湖面波动气候变化的反应敏感,气候变化仍是近40年来岱海湖泊水面萎缩、水位波动的根本原因;现代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是岱海萎缩的强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皖麦3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麦3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皖麦38品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基施纯氮111kg/hm2时,追氮时期适当推迟有利于皖麦38籽粒品质和面粉品质的改善,以拔节期施用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9.
荒漠地区影响牧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分。因而集聚、保存和合理使用水分是当前林学家们最主要的任务。正如调查所示,很多水分消耗在非生产性蒸发中。由于风大,水分不足和地表温度低等,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几乎在所有的造林改良土壤地区蒸发的水分都比降水多。试验工作是在东南克孜耳沙漠的中亚细亚林业科学研究所法里斯试验站进行的,那里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在有林带的牧场上研究蒸发量,也就是不受水的蓄藏量制约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间作模式的幼龄茶树与小黑麦系统生态特征及其茶树、小黑麦生长发育和草产量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茶树与小黑麦间作系统中,带型差异对小黑麦的净光合速率(Pn)影响较小,但对初夏季节幼龄茶树叶片的"午休"现象影响明显,2:1带型、2:3带型和2:5带型的Pn值分别比纯茶树处理(AS1)提高12.3%、23.1%、26.5%。在小黑麦的越冬期的光照强度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明显,但能提高系统气温和土壤温度,随间距的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有利于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在小黑麦的拔节期、灌浆期,能明显削减间作系统内光强,降低气温和土温,且随着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对幼龄茶树的生长速率、新稍数量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间距加大可产生明显的边行效应,增加单位面积草产量,不同间距处理的鲜草、干草产量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