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MS培养基对观赏甘蓝白珊瑚、白鸥进行组织培养。利用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从中找出适合于该品系的诱导和分化培养基,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浙江省乌牛早春茶初始采摘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减少遭受春季霜冻的风险,应用1971—2014年浙江省71个常规站日资料和2005—2014年共2094个气象自动区域站小时观测资料,以乌牛早春茶发育热量为始摘期区划指标和乌牛早春茶各级冻害总灾损率为霜冻害区划指标,应用GIS技术,采用距离权重反比法(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得到浙江省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区划图和乌牛早春季霜冻风险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全省乌牛早春茶始摘期在2月上旬—3月上旬,从南到北时间递增,温州沿海地区最早,29°N以南为2月中旬,30°N以北地区最晚。浙江沿海、盆地、低丘陵地区适宜种植乌牛早茶,海拔高的地区遭受春季霜冻风险大,不适宜种植乌牛早茶,区划结果将为茶叶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指导乌牛早种植的布局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倒春寒”气象指标国家标准(GB/T 34816-2017),利用金衢盆地主要城市历史气象资料,整理1981—2020年“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得到每次“倒春寒”过程的气象指标K值。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金衢盆地“倒春寒”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40 a金衢盆地“倒春寒”发生频繁,但以轻度“倒春寒”为主,重度“倒春寒”仅占发生次数的3.4%;“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3上下波动;衢州市“倒春寒”次数和气象指标K值分别存在明显的3 a、7 a、19 a和4 a、8 a、20 a左右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规律;“倒春寒”较强年受贝加尔湖地区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槽后冷平流不断渗透影响江南地区,导致金衢盆地气温异常下降,发生较严重“倒春寒”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4.
钱贞  汪晨  方培林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445-2445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日衢州市遭遇严重冰冻天气,全市早晨极端最低气温达-5-7 ℃,给柑橘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灾情主要分布在柑橘精品种植农场,设施大棚柑橘冻伤比露天严重,设施大棚未采摘的柑橘受冻严重。柑橘种植户应增强防冻意识,做好设施大棚防冻措施,尽量避免柑橘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20年底~2021年1月上中旬的寒潮影响下钢架连栋单膜塑料大棚栽培的柑桔冻害情况,树体受到的冻害为0~4级,比露地栽培略轻;挂树越冬完熟栽培的果实受冻率100%,全部失去食用价值。于低温期的2021年1月8日14时至1月11日13时,以露地栽培为对照(T1),实施单膜覆盖(T2)、双膜覆盖(T3)、烧木炭(T4)、烧酒精(T5)、烧柴火(T6)、柴油机加热(T7)、双膜覆盖+熏烟(T8)等处理对提高“红美人”杂柑棚内气温及预防冻害的试验,结果表明,T1~T8的最低气温分别为-9.8℃、-7.5℃、-5.4℃、-1.6℃、-2.1℃、-0.8℃、-0.1℃、-3.1℃,平均气温分别为1.7℃、6.7℃、8.9℃、9.7℃、9℃、10.2℃、10.3℃、10. 1 ℃;T1受冻最重,3级占13.3%,4~5级占86.7%;T2受冻次之,3级占45.4%,4~5级占54.6%;T3受冻再次之,2级占75.8%,3级占24.2%;T4~T8受冻轻,都为0级~1级,枝叶没受冻或受冻轻微;T7受冻最轻,其中0级占79.3%,1级占24.8%。每hm2大棚加温保温成本从高到低为T7>T8>T3>T5>T6>T4,分别为75582、73650、61500、27121.5、25515、22855.5元。  相似文献   
6.
唐永涛  汪晨  成永旭  孙云飞  赵良杰  钱晨  杨颖飞 《水产学报》2024,7(4):049119-1-049119-10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4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 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 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10.57) mg/kg,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12.62) 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丝状藻塘平均较有丝状藻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丝状藻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丝状藻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丝状藻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丝状藻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丝状藻繁殖体的数量。研究表明,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丝状藻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丝状藻防控方向。本实验结果对养殖池塘的丝状藻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海龙  汪晨  章心惠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81-2283
通过分析2018年冬季衢州本市及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5个站的日气象观测资料表明,衢州全市平均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均破历史同期最多、最少和最大纪录,期间多发强降水天气。据调查,罕见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对露天和设施农业生产极为不利,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储量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和江西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及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经过27 a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湿地松P. elliottii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为研究对象,以未加人工干扰的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比较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储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相较于对照,在0~20 cm土层中,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在20~30 cm土层中,除了马尾松纯林和湿地松纯林外,其余4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30~40 cm土层中,仅有木荷纯林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2)研究区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效应,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层间差异不同,其中木荷...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然气管道运营后期地区等级升级造成管道风险不可接受的问题,尝试从壁厚设计角度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地区等级升级的管道壁厚优选方法.该方法在基于可靠性设计和评估(Reliability-Based Design and Assessment,RBDA)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可靠度,保证管道所有地区等级风险满足社...  相似文献   
10.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青苔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青苔发生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青苔池塘和无青苔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青苔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5组有青苔塘、无青苔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有4组无青苔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青苔塘(P < 0.05)。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 ± 3.60 mg/kg,而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 ± 1.97 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 ± 10.57 mg/kg,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 ± 12.62 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青苔塘平均较有青苔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青苔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青苔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青苔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青苔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青苔塘、无青苔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青苔繁殖体的数量。因此,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青苔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青苔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