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 (n = 137) 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29 ± 0.11) 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危险性病害,在世界各主要产区均有发生,也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的对象。该病传染迅速,根治难度大,主要侵染猕猴桃属多种寄主,危害植株树干、枝条和花蕾等,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其病原菌快速传播的原因,分析了当前各防治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依法植物检疫、健全监测预报系统预防病原传入,利用高抗品种、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展望了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物的农药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对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供试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值在0.008~15.25 mg/L之间,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辣椒疫霉和链状腐霉活性较弱。田间试验表明,氯苯醚酰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75 g/hm2时的平均防效为79.6%,其防效总体略好于噻呋酰胺(75 g/hm2的平均防效为77.3%)。此外,氯苯醚酰胺对采自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25株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在0.002~0.259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1 ±0.008) mg/L,因此可将其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氯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B.cinerea腐霉利高抗基因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铁皮石斛、“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危害、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已成为药材质量安全的隐患。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迟,基础研究薄弱,少量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病虫发生症状、田间药剂防治等方面;生产上缺少登记农药可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安全用药规范几乎是空白,抗药性研究还刚起步,意味着科学用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浙产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鉴定、实验室和田间药剂筛选、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与药材质量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快药剂筛选与登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加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推广,推进安全用药,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为其他特色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三唑磷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有20多年,使用范围广、频次高、用药量大,因其大量使用而导致的残留超标、水生物中毒、抗药性及再猖獗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和农药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三唑磷(triazophos)为上世纪70年代德国赫希斯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有机磷类农药,具有广谱的杀虫(螨)活性,对线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1992年取得制剂首次登记,1994年取得原药首次登记,随后很快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9.
10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当前防治褐飞虱主打药剂的田间效果。在大田中,采用喷雾施药法对10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7、14天后,对褐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烯啶·吡蚜酮,达85.88%、96.81%、97.78%,最差的是吡虫啉,仅51.44%、65.40%、62.92%。用药21天后,对褐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吡蚜酮+毒死蜱,达96.81%,最差的是噻虫嗪,仅50.04%;防治效果在90%以上有吡蚜酮+毒死蜱、烯啶·吡蚜酮、呋虫胺、吡蚜酮+异丙威、吡蚜酮+仲丁威5种;防治效果在80%~90%的有烯啶虫胺1种;防治效果在70%~80%的有吡蚜酮、噻虫嗪2种;防治效果<70%的有吡虫啉、噻虫嗪2种。因此,呋虫胺、烯啶·吡蚜酮、吡蚜酮与毒死蜱、吡蚜酮与异丙威、吡蚜酮与仲丁威混用等5种药剂能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2010—2012年间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化。 结果表明:病菌群体中的低敏感性亚群体的比例明显上升,EC50值>5 mg/L 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2.5%、15.8%和28.3%;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孢子萌发阶段,旁路氧化在灰霉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值(F)分别为2.91±0.89和5.72±2.82;嘧菌酯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灰霉病菌中存在2种类型的cyt b基因:Ⅰ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紧跟内含子;Ⅱ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没有紧跟内含子。大多数的灰霉病菌菌株属于Ⅱ型。Ⅰ型菌株均为嘧菌酯敏感菌株,Ⅱ型菌株为嘧菌酯敏感菌株或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cyt b 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由甘氨酸(GGC)突变为了丙氨酸(GCC),抗药性机制为G14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