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梨园的风灾问题,我们借鉴了国外设施栽培的经验,在13.3多hm~2、高接为新兴、丰水、廿世纪的梨树上空搭建了大棚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梨园的棚架栽培介绍如下。 一、梨园棚架的建立 在树行间设立柱,间距为20m×20m(平均5株树1根立柱),支柱是由长、宽、高为20cm×20cm×230cm的钢筋水泥柱及焊接其上的铁管组成。支柱上的铁管直径为5cm,长度为360cm。中间及上部焊有铁环,用于吊挂油丝绳(多股铁丝扭成的铁绳),防止架面下沉。大棚的  相似文献   
2.
食用仙人掌,又名米邦塔,属仙人掌类植物,原产于美洲、非洲,既可作为观赏性植物,又可食用和药用。肉质绿色,有节无刺或基本无刺,茎节为扁平状,呈卵形,长14~45cm,株高2~3m。据测定,食用仙人掌的钾、钙、铜、铁、锰、黄酮类物质和多糖含量丰富,经常食用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有良好的疗效。食用仙人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色蔬菜和水果。我国南北各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福建、黑龙江等地均开始了食用仙人掌的种植和生产销售。哈尔滨还出现了专门经营墨西哥仙人掌特色菜肴的酒店和快餐店。食用仙人掌产量一般在60…  相似文献   
3.
浅议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主要病害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复杂化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水稻跗线螨、颖枯病等。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螟虫、剃枝虫、稻黑蝽、稻蝗、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病毒病(如瘤矮病、黄矮病等)在部份地区也常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4.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的种植出来的水稻.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玉米育苗移栽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育苗移栽是一项抗御低温冷害、早播增产的良好措施,采用该措施可选用“吉”字号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据2005、2006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多点试验、示范452hm^2,每公顷产量可达12t,较当地常规播种的玉米品种增产40%以上。如黏玉米采取该措施,可提前上市20d左右,有抢卖高价的优势,较常规种植黏玉米提高经济效益50%左右。使用该项技术既能把玉米当作高产的粮食作物,又可把玉米当作高效的经济作物来种植,是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良好途径。该项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内各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6.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可使氮、磷、钾等肥料的利用率提高,改善小麦子粒品质,提高产量,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规程规定了大棚菜豆生产的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保温措施、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佳木斯地区大棚菜豆生产。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优质、高产的紫花油豆、八月绿等品种。2育苗2.1育苗方式采用温室营养钵育苗。营养钵要求直径8~10cm、高12cm。2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主要病害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玉米垄距70cm、单行连片垄垄种植的栽培模式,实行缩小垄距至65cm,种2垄玉米隔1空垄种植早熟矮棵作物,通过高、矮秆作物间作的栽培方式,提高光合效率、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效能和边际效益优势,增加玉米的栽培株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不仅可食用外.在饲料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饮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均在逐年增加,玉米的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本文对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广大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