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4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岛湖天然林马尾松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5年淳安县的134株马尾松解析木为原始数据,用常规的材积表编制方法编制出适合于该地区的地区性马尾松二元材积表。该表的编成不仅将为千岛湖的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和工作方便,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补充和丰富浙江省立木材积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年春栽植在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龙门里苗圃的三尖杉1年生苗和2年生苗营造的幼林分别开展施肥实验,施肥处理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 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三尖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三尖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当年抽梢长度、当年地径年生长量、次年抽梢长度、次年地径年生长量和次年分枝数指标,蒯9巴处理的1年生苗造林幼林分别比不蒯吧的对照高23.51%、25.00%、50.05%、28.79%和22.67%,2年生苗造林幼林则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高60.10%、7.41%、18.50%、55.39%、41.67%和8.94%.多数生长性状的N×P互作效应显著,配比施用N、P能显著促进三尖杉幼林生长.根据抽梢长度和地径生长量指标得出的三尖杉幼林最佳N、P2O5和K2O的配比蒯吧量为6.0、6.0和1.5 g,株.  相似文献   
3.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木荷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增加,而根系参数减少致使根冠比下降;当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量在2.5 kg以上时,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荷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大却会明显影响根系的发育;容器规格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显著,容器规格的增大可明显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但根冠比有所下降。从苗木质量和育苗成本等综合考虑,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的优化培育方案为:基质的泥炭与谷糠比为7∶3,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为2.5 kg,容器规格为5.5 cm×10 cm。此外统计分析还表明,木荷容器苗质量不仅受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而且其主效应间还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即可根据基质配比相应地调整缓释肥施用量或改变容器规格大小,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木荷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如何快速改善千岛湖的森林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调研结果,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改变千岛湖森林结构与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森林分类经营和加大封山林力度是三个先决条件,而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运用人为有利干扰则是其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磷素环境与马褂木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难以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的需要。据统计,在全世界13·19亿hm2的耕地中约有43%缺磷,而我国耕地则有2/3缺磷(何绪生等,1998)。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富铝化作用明显,多数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磷素固定强烈,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1~2mg·kg-1(邱燕等,2003)。虽然施用磷肥的效果显著,但其利用率一般不超过10%,多为土壤固定并转变成植物较难吸收的Ca-P、Fe-P和Al-P等(熊毅,1997)。鉴于植物具有将土壤难溶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并加以吸收利用的能力,通过选育磷高效利用的植物品种来开发土壤中难溶态的磷素资源,可减小对施用磷…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及根际土壤营养差异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利用5a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不同种源对磷肥的遗传反应式样以及在低(缺)磷环境下的根际营养差异。结果发现,广东高州和广西岑溪两种源对磷肥的反应显著,属于对磷肥敏感型种源。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磷肥反应不敏感,属于耐低磷型或对磷肥不敏感型种源,而江西崇义种源显著的磷肥效应仅在造林后头2~3年显示。对于根际土的的化学性质,不同种源虽有较大差异,但根际土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不同种源根际对土壤中的磷都具有活化作用和富集作用,尤其是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对土壤磷的活化和富集作用最为强烈,这可初步解释这两个种源对磷肥不敏感、能适应低(缺)磷胁迫的遗传机制。马尾松不同种源根际土壤并未发生明显的酸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7个马尾松天然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幼龄期,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性很大,呈中度至强度遗传,遗传力有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并渐为稳定的趋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原料林的培育对于以阔叶权赤原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的优选、人促更新定向培育、主要原料林树种的丰产栽培以及其采种基地建设等进行述评。根据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主要原料树树的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育苗技术、松杉林冠下造林技术和多种食用菌原料林树种混植技术、二代食用菌原料林的萌芽更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兰溪市苗圃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二代无性系种子园不同结实能力(低产、中产、高产)无性系为材料,设置树干高2 m处截干(D2)、4 m处截干(D4)、不截干(CK)3种矮化处理.2017—2019年连续3 a,调查各无性系在树干高度1、2、4 m处分枝的雌球花量、当年生枝梢长度、当年生枝梢直径,分析截干矮化对不同结实能力无性系雌球花量和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树干高度2m处截干,显著促进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的增加.2018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4.22%、30.70%,分别比D4处理高出25.44%、9.19%;2019年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37.56%、38.38%,分别比D4处理高出32.91%、21.47%.矮化后,高产、中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相对差距减小,2017—2019年3 a中,D4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92.21%、76.17%、53.79%;D2处理的高产型无性系雌球花量,分别比中产型高出68.19%、53.36%、40.56%.矮化促进马尾松树体结实层显著下移,2018、2019年,D4处理的树高2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6.55%、20.73%;D2处理的树高1 m分枝处雌球花量,分别比CK高出27.22%、26.39%.矮化促进马尾松新生枝梢生长;2017—2019年3 a中,D2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11.71%、12.69%、4.34%;D4处理的枝长,分别比CK高出9.33%、5.73%、2.70%;D2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6.18%、9.34%、4.51%,D4处理的枝直径,分别比CK高出4.19%、3.66%、3.59%.综合测算结果,截干能够提高马尾松枝梢的雌球花量,其中在树高2 m处截干的效果最好,能提高中产、高产无性系的雌球花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