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粒重与营养器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对水稻抽穗期群体的有效穗、单茎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将形成抽穗期群体适宜的有效穗、较高的单茎重和茎鞘重/叶重比值。通过改进旱作技术,可使旱作水稻群体形成适宜的有效穗,个体充分生长,并促进抽穗前群体合成的净光合物质由叶流向茎,形成壮蘖、大穗,并控制叶的生长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面,全境自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境内山原、丘陵、盆地(坝子)、谷地、台地交错出现,地形地貌复杂,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突出。全省水稻面积73万~78万hm^2,分布在海拔137~2100m,其中粳稻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m以上的高寒山区,面积6万~8万hm^2,栽培上以一季中粳为主。  相似文献   
4.
毕粳杂2035(BJ - 1A/ZC2035)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中粳新组合.介绍了毕粳杂2035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70%~80%作基肥深施,20%~30%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损失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实现稳产;增加施氮量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而氮素损失却更加严重。于1997~1998年利用该模式在贵州织金、纳雍、毕节三县(市)共示范1985.75h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尼日利亚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种子产业发展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提纯复壮工作:实施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专业化工程,技术上改革沿用粮食生产的播种习惯;以种子加工、包装为突破口,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以组建集团公司为途径,加快种业整合,培育优势企业和优良品牌,打造种业航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优质粳稻毕粳43号的适宜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温光条件下,不同播期处理对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显著,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毕粳43号的适宜播种期是4月1—22日,最适播种期是4月8—15日。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毕粳39号为供试材料,以产量为目标,以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提出了产量≥7 500k g/hm2、≥8 250 kg/hm2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10.
毕粳42号的选育综合运用了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等先进育种手段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将优质、高产、多抗相结合的难题,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在省内同类技术中居领先水平.毕粳42号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5-2010年共在毕节市七星关、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等区县试验示范推广49797.85hm2,新增稻谷2836.87万kg,新增产值6254.91万元,新增纯收益5796.8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2.66,科研投资收益率208.52,推广投资收益率39.93,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4.31.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对黔西北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