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菇农联11号是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宁德、南平等各所农校联合攻关课题组选育获得的优良菌株,在秋冬菇栽培上已在全省广泛推广,表现优质高产,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1996年以来,龙岩古城镇、三明沙县及建瓯、建阳、政和等县市开始在夏菇地栽上推广应用,当年建瓯房道镇专业户张明泉栽培4000袋,产值12600元,纯收入8600余元。现将该菌株的主要特性及夏菇地栽法简介如下:1 菌株特性 农联11号菌株菇盖直径5~10cm,柄细短,肉厚08~15cm,盖表灰褐至淡灰色,少鳞片。菌丝生长温度12~34℃,以22~27℃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10~30…  相似文献   
2.
竹荪被称为真菌皇后,俗称仙人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南平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栽培,但传统的室外畦栽法产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菇农种植的积极性。2002年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璧 《食用菌》2006,28(5):53-54
杏鲍菇又称雪茸,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又一食用菌新品种,它口感脆嫩,味道鲜美。产品可保鲜出口,可盐渍制罐,又可脱水烘干,市场潜力极大,且栽培周期短,我市建瓯、建阳等地5年来进行大规模栽培,每万袋投资约5000元,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但是各栽培者因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各环节的影响,使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差异,现将几年来试验研究与指导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毛木耳露地     
毛木耳露地筒式栽培是在袋式栽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生物效率达80~120%,筒产干木耳100~125克,纯利润达0.6~1.2元,经济效益比一般袋式栽培高一倍。这新工艺已在我区推广,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一)材料与配方栽培材料常用的有木屑、蔗渣、棉籽壳、稻草等原料。蔗渣多为糖厂的细渣,粗渣要经粉碎;棉籽壳要新鲜、无霉变和未经农药处理过的;稻草无霉烂,足干切成寸长。常用配方有:①木屑76%,麸皮20%;②棉籽壳80%,麸皮  相似文献   
5.
露地袋栽香菇,脱袋转包后即进入出菇期管理。本文分秋冬菇和春菇管理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秋冬菇管理从11~1月间长出的菇称为秋冬菇。秋季和冬季因菌筒营养丰富,早中熟品种一般脱袋后8~10天即可出菇(边转色边出菇),俗称“开袋菇”。  相似文献   
6.
闽北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璧 《食用菌》2007,29(1):3-4
从闽北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产业优势、发展对策诸方面的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花菇栽培菌株的选用是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目前我省多选用939、9015、135等菌株。9015、939出菇早,产量高,但菌柄偏粗偏长,菌盖裂纹浅,产品只宜保鲜,若是烘干后多为“茶花菇”或暗花菇,达不到优质的要求。135菌株朵大肉厚,菌柄短小,菌盖裂纹深,产品既可保鲜出口,又宜烘干,是目前品质最优的一个难得的花菇菌株。但该菌株若管理不当,在生产上易造成菌筒腐烂(高温烧菌),出菇迟,出菇量少。为此笔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经几年的摸索已趋成熟。我区已成为灵芝出口的基地之一。笔者1993年在松溪祖墩乡程坑村栽培42m~3,共收干灵芝758.2kg,1994年又收灵芝512kg,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短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菌草栽培姬松茸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又称巴西蘑菇,是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一种食用菌珍稀品种。1993年起闽北就开始示范栽培,但多采用稻草和牛粪作为主要栽培料,其产品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达不到出口标准,影响栽培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姬松茸栽培质量,2001年起在顺昌县进行芦苇取代稻草为主要栽培材料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茶薪菇俗称茶菇,其营养丰富,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有滋阴、补阴,壮阳之功效,有“中华神菇”的誉称,市场潜力大,每栽培10000袋成本投资4000-6000元,可产干菇150-200kg,获纯利万无取上,但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培污染率高,病虫害重,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笔者从油茶树上采到一朵野生茶薪菇,经组织分离培养获得一新菌株,定名茶薪菇8号,该菌株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生物学效率可达50%以上,近两御已在南平市、宁德、龙岩、三明、北京、海南等地栽培300余万袋。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