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该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农户调研的方式,对河北省曲周县的小麦/西瓜/玉米间作模式展开调查,主要调研内容是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量、养分投入量和产量以及西瓜的养分投入量和产量,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评价小麦/西瓜/玉米间作高产体系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限制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为小麦播种量,贡献率达17.8%,而养分投入量的贡献率分别为:P2O5 12.5%、K2O 11.7%、N 8.0%。限制西瓜产量的关键因子为钾肥投入量,贡献率达15.8%,N、P2O5的贡献率分别为14.2%和11.8%。限制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为氮肥投入量,贡献率达20.6%,其他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K2O 14.2%,P2O5 11.5%,播种密度9.2%。因此,在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中,应适当调控小麦播量,优化西瓜的钾肥和玉米的氮肥投入量,促进该间作模式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罗布庥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发状根的诱导.方法:以罗布麻无菌种子来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选出适合于诱导发状根的较硬而分生细胞较多的愈伤组织扩增的培养基,对扩增的愈伤组织进行液体培养,摸索适合诱导发状根的培养条件.结果:适合于诱导发状根的较硬而分生细胞较多的愈伤组织扩增培养基为:MS+0.5mg/L6-BA+0.3 mg/LNAA+300mg/LLH,在24±2℃,光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周期为12h光/12h暗下培养;在17-200C、60rpm的黑暗、换液周期为40-42d的条件下培养,适合于发状根产生的培养基为1/2MS+0.1mg/LNAA+35g/L蔗糖,低温是罗布麻发状根产生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罗布麻发状根的规模化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主要次生代谢药物的代谢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超男  赵鹏飞  张宏彦  黄成东  李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7-12458,12497
[目的]研究早春麦田划锄对麦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10~2011年华北地区麦区遭受多年不遇冬春气象干旱条件下,依托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Zea mays L.)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研究了早春麦田划锄技术对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划锄可显著增加返青期麦田0~5和5~1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氮肥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成穗数和穗粒数,起到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2.6%,增收1 014元/hm2。[结论]划锄是一项被生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农田保墒节水技术措施,是一项有效的抗旱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以来,作者在“曲刷县一中国农业大学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大河道乡后老营村,对示范基地瓜农们分批按农时进行了多场技术培训,接待了大量周边村村民的相关技术咨询,指导农民合理用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河北省曲周县大河道乡后老营村村民普遍采用的高效耕作模式——小麦-西瓜-玉米间套轮作模式。该模式在原小麦-玉米轮作的基础上可多收一季西瓜而小麦减产不多,玉米几乎不减产,产值较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增收17 385元/hm2。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分综合利用效率和减轻重茬病害,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粮食基本产量,可在黄淮海平原相似气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任丘市地处黑龙港流域,玉米是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50余万亩。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灾害性病害,是由昆虫传播的一种病毒病,传毒媒体是灰飞虱。1996~1998年连续较重发生过,发病株基本无产量,仅有少数可结穗,但穗极小,发病重的地块基本绝产。为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做好此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述影响硫磺氧化的土壤性质、肥料性质两部分内容,为进一步解决硫磺在土壤中氧化率低的问题,同时也为高效硫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植物对于硫的需求日益增高,硫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被用来合成许多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在防治害虫、改良土壤性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大气沉降、径流损失以及大量元素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硫元素附带输入减少和作物移除量的增加,土壤中硫含量供需不平衡,因此,硫肥添加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现有硫肥里的硫主要由两种形态组成,分别为单质态的硫磺和化合态的硫酸盐。硫磺廉价易得,在氧化过程中可以产生酸,改良碱性土壤pH,为更加科学地进行硫肥的研发设计,现需对硫磺在土壤里的主要氧化因素(微生物、pH、温度、湿度、粒径)进行系统的梳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微生物活性对硫磺的氧化作用要远大于数量,因此,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土壤pH、温度、湿度等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比重尚无绝对的定论。大多数研究表明,硫磺的氧化速率随土壤pH的降低而降低,在30~40℃且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间持水量时硫磺氧化速率最快。而硫磺粒径与氧化速率呈反比是确定的,其本质是微生物定殖于肥料颗粒的表面积起主导作用,并且受在土壤里的扩散影响,粉状硫磺相对于颗粒状硫磺更易于氧化。  相似文献   
8.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9.
镁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当前镁营养缺乏和磷利用效率低已成为限制我国种植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养分管理问题。镁、磷养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在南方酸性土壤中表现尤为明显。镁-磷营养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肥料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在肥料中的生物有效性;在土壤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的固定与释放;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镁-磷互作促进了作物对镁、磷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综上所述,镁和磷在肥料-土壤-作物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交互作用,需要系统地认知和理解二者在肥料、土壤和作物中的交互过程及作用机制,为绿色高效肥料产品创新设计和农田养分高效管理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整理总结了"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以及周边地区在西瓜种植上常用的同种不同名农药及肥料混合禁忌,提出了生产中农药混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