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214篇
  463篇
综合类   864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422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马铃薯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导致其死亡,进而造成马铃薯单位种植产量低的问题。本文从拮抗菌入手,归纳分析细菌类拮抗菌中的主要拮抗菌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粘细菌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拮抗菌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多对一的新型平板对峙筛菌模式来模拟复杂条件下拮抗菌的拮抗作用,以期得到稳定的拮抗菌;并指出应从定植能力和根际微生物影响方面对拮抗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此外,提出未来对拮抗菌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探究应从表型层面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面,以期能成功从源头找寻抑制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增普  丛生 《林业科学》1996,32(1):44-49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相似文献   
3.
糖槭叶枯病 Phyllosticta negundinis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 ,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和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8~1990年通过一年生苗的高生长、地径与合理密度的观察。兴安落叶松育苗容器材料和规格的研究结果表明,纸容器的苗木无论在苗高、地径上与其它容器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容器规格选择φ3.8×12.5cm为宜,较理想密度为910株/m~2。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说明了产生砼结构开裂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了一些施工工艺技术引起的结构开裂因素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油罐本安型阻油切水阀研制过程中的几个技术关键之一 ̄二次启动进行了较详细的力学分析,研究了阻油切水阀的启动过程,分析了启动过程中液体在静止和流动两种情况下对浮球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启动机构方案。  相似文献   
7.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苹果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苹果不同品种花培植株的试管苗及其高接树的染色体数目观察,看到大部分为单倍体,还有其他倍性的植株.幼龄期元帅花培植株的植物学性状与原品种元帅之间有显著差异,表现分枝多、有针刺、叶片小而薄、茸毛少、有缺刻等野生性状.在花培植株之间,也表现有明显的差别.田间高接后,花培植株随树龄增长逐渐向栽培性状转化,元帅花培植株元80—3已开始结果,表现出明显的短枝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枣胚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六月鲜’枣为试材, 对花后12~82 d的幼胚进行培养。结果表明, 适宜于胚挽救的最小胚龄为花后50 d左右; 在胚形成前进行离体培养, 蔗糖浓度以7%为宜, 而胚形成后离体培养以5%蔗糖为宜; 暗培养可促进离体胚的生长发育, 且有利于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极显著地影响着胚培效果。花后70~72 d胚龄的胚适宜培养基为1 /2MS + IBA 0.4 (mg/L, 单位下同) +BA 0.8 +LH 500 + GA35 + 5%蔗糖。胚培苗经扩繁后转入1 /2 MS + IBA 1.0 + IAA 0.06 + 2%蔗糖培养基上, 获得了健壮生根苗,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blood and milk neutrophils from peak lactating goats were compar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ytological changes of neutrophils after migration into the mammary gland. The kinetics of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ROI) generation and gelatinase release of blood and milk neutrophils, with or without stimulation of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ester (PM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ir responses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Neutrophils isolated from goat milk were highly segmented and contained multi-lobed nuclei. Ultrastructurally, milk neutrophils were more ruffled on the surface compared to blood neutrophils. Approximately 30% of milk neutrophils were undergoing cell death, either necrosis or apoptosis, in contrast to 8% of blood neutrophils. The ROI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milk neutrophils peaked earlier than blood neutrophils, but the duration and the intensity were much less. Neutrophils from both sources augmented the release of gelatinase in response to PMA (1 ng/mL). However, the amount of gelatinase released from milk neutrophils was lower (P < 0.05) than that of blood neutrophils. In summary, more neutrophils become apoptotic and necrotic in the mammary gland, presumably due to spontaneous aging, the process of diapedesis,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milk components. Milk neutrophils have impaired functionalities in comparison with blood neutrophils. The information is relevant when studying mammary gland immun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mastitis.  相似文献   
10.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