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64篇
  248篇
综合类   545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与草菇子实体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以不同发育时期的草菇子实体为试材,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获得8个差异表达的Homeobox转录因子,其中5个在草菇原基期阶段上调表达,3个在伸长期阶段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草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2.
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低容量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其中Silwet408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2.05 mN/m,表面活性最强。当药液中含有0.0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时,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即开始显著减小,且在小麦背面的接触角小于在正面的接触角。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明显降低,雾滴在小麦叶片上扩展面积明显增大。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手持离心式低容量喷雾机喷雾,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Silwet408,可显著增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不同温度、湿度、pH、光照对柑桔炭疽菌的不同分离系作单因子和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次生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3~27℃,最适pH值为6~7,在相对湿度为100%时产孢率最高,需要一定的营养。光对次生分生孢子形成的作用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在25℃以上产孢率最高的是黑光与黑暗交替和黑光的处理;温度在25℃以下时产孢率最高的是连续24小时的荧光处理。次生分生孢子形成必需要光。复因子试验的结果表明主效因素为温度,产孢率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全黑暗-015-查彼培养液-pH8-水-25~29℃及先昼后夜-011-1%蛋白胨液-pH6-水-20~23℃。  相似文献   
4.
中农红灯笼柿是普通小火罐柿的实生优株,10月下旬成熟。果实灯笼形,平均单果质量63.8 g。果肉鲜红色,果皮橘红色。无褐斑,致密,细软多汁,纤维少,黏质,无核或少核,可溶性固形物16%~19%。树冠呈圆锥形或圆头形,结果早,丰产性好,坐果率高,抗逆性强。果实极耐贮藏,0~4℃下可贮藏至翌年清明节前后。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基复合材料(MPC-BC)不同添加量(质量比 1%、3%、5%,记为 T1、T2、 T3 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镉(Cd)形态转化以及小白菜生长、生理特性及 Cd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 MPC-BC 能显著促进 Cd 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与不添加 MPC-BC(CK)比,小白菜株高、地上和地下部生物 量显著增加,T3 处理增加最多,分别较 CK 提升 78.11%、137.72% 和 60.64%;随着 MPC-BC 施入量增多,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 降低,T2 处理小白菜叶片 SOD、POD 和 CAT 活性最高;小白菜中 Cd 含量随 MPC-BC 施用量增加而减少。添加 MPC-BC 处理土壤 pH 降低 0.13 ~ 0.42 个 pH 单位,土壤电导率增加了 6.92% ~ 137.6%,土壤全氮速效钾、有 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升高,但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添加 MPC-BC 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 Cd 含量,同时 促进弱酸提取态 Cd 和可还原态 Cd 向残渣态 Cd 转化。因此,复合材料能有效地固定污染土壤中的 Cd,缓解 Cd 胁迫对作物的伤害,本试验条件下配施 3% 的 MPC-BC 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由于寄主范围广和主动侵染的特点,昆虫病原真菌在侵染、致死靶标害虫的同时,对包括天敌昆虫在内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等会产生潜在的致病或亚致死风险。本文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及对天敌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农药与天敌生物联合防治害虫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科技与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与棉花功能结构模型Cotton XL的智慧棉花生产数字化系统平台。系统利用智能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田间气象、土壤和作物长势等数据以及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监测范围内棉株的信息至数据库,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实现远程操控辅助管理、预测判别、智能处理和可视化模拟等功能,从而优化作物栽培管理措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为棉农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种群增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为L-肉碱对眼点拟微绿球藻营养调控作用和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5,50,100 mg/L)的L-肉碱强化培养眼点拟微绿球藻6 d,每组3个重复。每天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试验结束时收集样品并检测眼点拟微绿球的生化组成。【结果】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显著低于100 mg/L L-肉碱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以100 mg/L L-肉碱组最高。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50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而50 mg/L L-肉碱组显著高于100 mg/L L-肉碱组(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S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5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M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和5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PUFA、∑EPA+DHA和∑n-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mg/L L-肉碱组(P0.05)。5和100 mg/L L-肉碱组眼点拟微绿球藻的∑n-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 mg/L L-肉碱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 mg/L L-肉碱能显著促进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种群增长,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并能显著改善其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鲤鱼肌肉肌苷酸含量和鱼肉保鲜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纸层析法对松花江鲤鱼肌肉肌苷酸含量和鱼肉保鲜时间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20℃下,鲤鱼肌肉存放3小时左右,肌苷酸含量达到了最高值为6.326±0.12μmol/g,保鲜时间为9小时。冷冻-18℃下,鲤鱼肌肉存放10天,肌苷酸含量达到了峰值为5.931±0.13μmol/g,保鲜时间为2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