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首先构建带有种子特异性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及带有组成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然后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中油119总基因组中扩增出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片段,再以扩增出的PFK基因片段作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出一个相应的小片段。将两个PFK基因片段反向连接,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2300-nap的napin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植物表达载体2300-35S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分别构建成可转录表达出发夹RNA(hairpinRNA,hpRNA)结构的种子特异型和组成型油菜RNA干扰载体,为今后油菜利用RNA干扰(RNAi)提高含油量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oceus)是我国有开发价值的优质油料作物种源。1.诸葛菜的种子油分品质优良.农艺性状较好.是潜在的优质油料新作物。2.诸葛莱的种子油分品质优异.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亚麻酸、芥酸的含量较低.是油菜优质育种的优良种源。3.诸葛菜还可以作为蔬菜、观赏植物的种源和体细胞遗传学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从甘蓝型油菜(B rassica napusL. )华双4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种子储藏蛋白cruciferin、nap2 in、oleosin和丙酮酸羧化酶( PEPC) 基因片段,再以扩增出的片段为模板设计引物从一端扩增出4个相应的小片 段,然后将同一基因的大小两个片段反向连接,插入到种子特异表达载体2300 - nap多克隆位点的nap in启动子和 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可以在油菜种子中转录表达发夹RNA (Hairp in RNA, hpRNA)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将诸葛菜作为油料作物在成都地区进行了驯化栽培,就栽培措施对诸葛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诸葛菜菌核病的发生影响极为显著,三个播期间诸葛菜菌核病病情指数差民均达极显著水平,播种越早,发病越严重。密度、施氮量对诸葛菜菌核病发病影响不显著,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是野生十字花科油料植物,主产于中国,其种子油含亚油酸53.17%,棕榈酸14.31%,芥酸0.94%[1,2],而甘蓝型油菜种子油含亚油酸17.40%,芥酸26.75%[3]。亚油酸又称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4]。根据李义文等的结果[5],诸葛菜适宜在四川西北部种植,因此我们在温江进行了诸葛菜的栽培试验,以探讨诸葛菜的适宜栽培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诸葛菜L2群体由四川大学植物遗传研究室提供。1995~1996年在成都温江进行诸葛菜驯化栽培,设3种密度(120 000株/ha,150 000株/ha,180 000株/ha);3种播期(10月8 日、18日、28日),3种施氮水平(尿素225kg/ha,300kg/ha,375kg/ha)。正交设计,3次重复,随机区组,共9种处理,27个小区,每小区20.01m2。正交设计见表1。1996~1997年重复1次,另外根据1995~1996年试验结果于10月18日播种进行高密度试验,设4种密度(180 000株/ha,225 000株/ha,270 000株/ha,315 000株/ha),施尿素225kg/ha。诸葛菜成熟时每处理考种2个重复,每重复考种10株,考种标准参考刘后利[5]。各小区诸葛菜种子单独收获计产。将正交试验和高密度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方法参考荣廷昭的[6]  相似文献   
6.
基于海甘蓝RNA-Seq序列开发EST-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料作物海甘蓝(十字花科)发育时期种子的RNA-Seq测序数据组装获得186 778条cDNA重叠群(Contigs)序列,通过MISA和Primer 3程序设计了6 639个EST-SSR分子标记。在这些标记中,除了单核苷酸重复(45%)外,三核苷酸重复的SSR是最常见的碱基重复类型(29%),其次是双核苷酸型(10%)、五核苷酸型(7%)、六核苷酸型(5%)和四核苷酸型(2%)型。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1 206个EST-SSR标记定位到近缘种白菜(Brassica napa)的基因组上。依据引物在白菜基因组中的分布,挑选了20条EST-SSR引物在海甘蓝中进行PCR验证,其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均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PCR片段。这些新开发的EST-SSR引物可以作为功能标记应用于海甘蓝的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诸葛菜是四川联合大学罗鹏等发现的一种野生优质油料新种源,其种子油含亚油酸53.17%,棕榈酸14.31%,芥酸0.94%[1][2],而甘蓝型油菜种子油含亚油酸17.40%,芥酸26.75%[’‘。亚油酸又称维生素F,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j。本研究栽培措施对诸葛菜菌核病发生和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诸葛菜的栽培和利用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诸葛莱LZ群体由四川联合大学植物遗传研究室提供。1.2方法1995~1996年在成都温江进行诸葛菜驯化栽培,iR三种密度(8000株/667m‘,1000株/667m’,12000株/667m‘),三种播期(10月8日,…  相似文献   
8.
Ogura雄性不育细胞质导入紫菜薹及杂种优势利用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邦全  李薇  居超民  周勇 《种子》1999,(3):57-57
通过种间杂交将Ogura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导入了紫菜薹,通过连续回交获得了叶色正常、蜜腺正常的紫菜薹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将雄性不育的紫菜薹成都品种与雄性可育的武汉紫菜薹品种进行杂交,所配的四个杂交组合都比亲本表现了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其中二早子×九月鲜不但营养体长势较好,而且抽薹较早;阴花红油菜×十月红营养生长势最强,但抽薹较晚。这两个组合都有可能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将诸葛菜作为油料作物进行引种栽培,并对诸葛菜栽培条件下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诸葛菜单株产量的直接构成因素中,贡献最大的是全株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再次是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校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全株角果数的间接作用超过了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直接作用。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无显著偏相关,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