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不同林层的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阔比数4个空间结构参数,结合空间结构单元距离尺度,研究了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更新层和乔木层(低林层、中林层和上林层)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和更新层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520、0.228,差异较大,乔木层混交度随林层增加而降低;乔木层和更新层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75、0.530,属于聚集分布,乔木层聚集强度随林层增加而降低;乔木层和更新层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93、0.511,各等级林木分布较均匀;乔木层平均开阔比数为0.713,处于开阔的光环境中;随着林层增加,大小比数呈下降趋势,开阔比数呈增加的趋势,大小比数与开阔比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参照木与4株最近相邻木的平均距离随林层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大部分相邻木分布在3m以内。  相似文献   
2.
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代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变化有助于了解地力维持机制。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一代林(17和37年生)、二代林(14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代际林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异规律及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的耦合关系。结果(1)在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层,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的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高于一代林(37年生)(P < 0.05),但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间差异不明显(P > 0.05)。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代际林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趋势。(2)在门水平上,3个林分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林分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呈迅速下降趋势。(3)一代林(37年生)的ACE和Chao1细菌丰富度指数在3个代际林中最低,且在0 ~ 10 cm和20 ~ 30 cm土层代际林间差异显著(P < 0.05)。在3个土层深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中相对较高,而在一代林(37年生)中相对较低。(4)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显著正相关,而与硝化螺旋菌门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变形菌门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 < 0.05)。结论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在早期发育阶段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随着林龄的增加,应加强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调控,并重视特定细菌群落的变化以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10年以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学校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林学院将学科建设作为整个学院工作的核心,从学科方向整合到重点学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与服务能力建设、学术交流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未来,切实树立特色铸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理念,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3种剂型保水剂的特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保水剂3种不同剂型(大颗粒、小颗粒、粉末)的吸水性能、保水性、溶胀度和吸水次数等保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证明3种不同剂型的保水剂均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吸水倍数能达到自身质量的几百倍,开始吸水时快,以后较慢,饱和后不再吸水,且在室内均能保持水分达4d之久,3种剂型保水剂均能反复利用多次。可为保水剂使用者了解保水剂的特性和正确使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水分胁迫对白杨杂种无性系气体变换和生长的影响,以白杨双杂交杂种新无性系B430苗木为试验材料,在3种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各无性系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下,无性系苗木的Pn、Tr,Gs,La,Ci等日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但受胁迫的苗木各生理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各生长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不同,苗高和单叶叶面积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叶片数和生物量的敏感性较差,随着水分胁迫加强,  相似文献   
7.
退化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对近自然经营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枯落物持水性能对不同经营措施3年内的短期响应,为深入研究近自然经营对森林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皆伐带(封禁+带状皆伐+人工存进更新)内枯落物储量先增加后减少,保留带(只封禁)内持续增加;2)最大持水率增幅为皆伐带15m(72.54%)>皆伐带30m(49.54%)>保留带(27.03%),有效拦蓄率增幅为皆伐带15m(110.13%)>皆伐带30m(83.27%)>保留带(40.64%),最大持水量增幅为保留带(175.96%)>皆伐带15m(70.39%)>皆伐带30m(47.01%),有效拦蓄水量增幅为保留带(204.99%)>皆伐带30m(141.96%)>皆伐带15m(50.37%);3)人工促进更新2年后白桦幼林地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水量都高于华北落叶松和蒙古栎幼林地。因此,近自然经营措施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强林地枯落物层水土保持功能,是恢复退化华北落叶松林生态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对混剂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剂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剂土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剂土硬度的5.2—32.9倍。  相似文献   
9.
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对于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孟滦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探讨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密度明显降低,林分内林木之间的竞争变小,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林分中、小径阶树木较多。疏伐后,直径分布曲线稍偏右,且趋于正态分布,林分中、大径阶树木较多。  相似文献   
10.
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隙(gap)又称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形成林冠空隙的现象(Watt,1947)。美国生态学家Runkle(1982)将林隙分为2种,一种是林冠空隙(canopy gap),指上方无树冠遮荫的部分,即太阳处于正中位置时无树冠遮荫的面积之和;另一种是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形成该林隙周围树木基部所包围的面积(Runkle,1981)。本研究所指的林隙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扩展林隙。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结构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