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7篇
  27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中国加入WTO,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又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从源头治理畜禽产品污染问题,生产安全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已成为中国畜牧业走向国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疫体系等多方面来探讨怎样建立和完善预防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俊  金鑫  许佳妮  汤一 《茶叶》2020,(4):218-222
‘中黄1号’是从浙江省天台县群体种中发现并繁育而成的黄化茶树品种;该品种于1998年发现,2008年开始推广,其所制茶叶具有"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截至2020年,‘中黄1号’种植基地已基本开始投产,且已推广至丽水、山东、四川等全国各地种植,其扁形茶加工工艺依据《DB33/T 239-2012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然而,种植在不同地区又会以当地的加工工艺为主,比如兰花形茶、直条形茶和曲条形茶等,且在实际加工中也会在工艺参数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和细化。本文以‘中黄1号’研究现状为基础,用不同生长环境下‘中黄1号’的春茶鲜叶一芽一二叶作原料,加工成扁形绿茶进行对比,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指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初步了解‘中黄1号’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适制性和制茶品质,旨在充分利用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和生产性能,为该品种在省内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覆盖对果园苹果光合特性和叶片质量的影响,选用富士苹果,设置清耕和生草覆盖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叶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生草覆盖与清耕处理的果园空气相对湿度(冗H)及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及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趋势相似,生...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控制水稻大螟的最佳药剂,进行了大螟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喹硫磷.敌百虫1 500mL/hm2和40%敌百.毒死蜱1 500mL/hm2对大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和保穗效果,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湖泊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杞麓湖水质偏差,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呈显著增长趋势,氨氮、总磷和透明度波动较大,2015年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仍为劣Ⅴ类水。(2)杞麓湖流域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和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快(+876.42hm~2),水域(-1 281.42hm~2)和耕地(-794.61hm~2)缩减较多,后5年湖滨湿地大量出现(+1 432.08hm~2);景观格局聚集程度增加,异质性略有减弱,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程度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强烈。(3)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程度增强及破碎化程度降低与氨氮外的其它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水域面积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水田与建设用地是杞麓湖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Cd对叶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叶菜体内的积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选取广东省菜薹、芥菜、叶用莴苣、蕹菜和苋菜等几种主要的叶类蔬菜,在水培条件下进行Cd在不同浓度下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其在叶菜体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Cd的添加浓度为0.01、0.1、0.5mg·kg-1时,其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其在叶菜体内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因Cd浓度和叶菜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随着培养液中Cd浓度的增大,各种类叶菜的受害症状加重,减产幅度增大,可食用部位Cd含量和Cd累积量都极显著增加,且它们分别与培养液中的Cd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前者r=0.987 ̄0.999,P<0.01,N=4;后者r=0.967 ̄0.999,P<0.05,N=4)。各叶菜产量受影响程度的顺序为:叶用莴苣>苋菜、芥菜>菜薹>蕹菜。可食用部位富集Cd量的顺序为:苋菜>菜薹>叶用莴苣>芥菜、蕹菜。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循环喷油量对小型农用柴油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寻求其临界温度下的最佳循环喷油量,该研究以一款直列双缸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模拟舱整机试验平台,通过多次预试验测得海拔2000 m下,该机不开启预热装置能够成功起动的临界温度为-5 ℃。在此工况下,采用3次喷射方式,通过改变主喷油量研究循环喷油量对该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或较小的循环喷油量均会导致柴油机冷起动时间增加,甚至起动失败;随着循环喷油量增大,冷起动时间先减小后增加,循环喷油量为20 mg时冷起动时间最短,且HC、CO排放峰值均最低,分别为12984和3008 mg/L;增大或减少循环喷油量均会导致HC和CO排放峰值增加。循环喷油量较大时,CO排放峰值显著增加,并且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改变循环喷油量对NOx排放峰值有较大影响,循环喷油量为30 mg时NOx排放峰值最小,为368 mg/L。综合考虑,海拔高度2 000 m,环境温度-5 ℃工况下该柴油机起动的最佳循环喷油量为20 mg。研究结果可为柴油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古树白皮松、侧柏、油松和国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类型古树土壤物理特性状况,为古树种的健康生长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古树的复壮技术等。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0.6%,4种古树的土壤含水量均值表现为白皮松〉油松〉国槐〉侧柏;(2)土壤容重均值为1.20g/cm3,4种古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均值分别为20.7%,11.8%,9.0%,4种古树差异不显著,土壤通透性均不良。(4)土壤紧实度均值为2.19kg/m2,地域性差异显著。通过本文研究,可初步判断这4种古树的土壤物理条件并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早康宝是以瑰宝×无核白鸡心育成的早熟无核欧亚种葡萄新品种,200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