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藏绵羊和藏山羊在高寒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结构的适应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藏绵羊和4只藏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黏膜结构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藏山羊小肠绒毛长度和V/C值均显著高于藏绵羊(P0.05),而藏绵羊小肠黏膜的厚度大于藏山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藏绵羊小肠肌层的厚度显著大于藏山羊的(P0.05)。[结论]藏山羊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于藏绵羊。  相似文献   
2.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发育阶段青海湖裸鲤肠道杯状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法对2年组、3年组和6年组青海湖裸鲤不同肠段杯状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青海湖裸鲤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2年组和3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杯状细胞数量在2年组时较多,3年组时显著减少(P<0.05),6年组时显著增多(P<0.05),其中6年组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与2年组和3年组相比分别增加14.85%、73.80%,且差异显著(P<0.05)。同一年龄的不同肠段相比,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在中肠最多,而杯状细胞在前肠最多。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形态和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5日龄、4月龄和12月龄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个年龄段(从小到大)分别为27.07、20.80、16.18个/mm^2;神经元总数增加,分别为1.86×10^6、4.06×10^6、4.41×10^6个;在各个年龄小肠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均以空肠较低,神经元总数在各年龄均以空肠最多;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胞核面积发育前期增加,后期减小;核质比随年龄下降,15日龄与4月龄和12月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肠不同肠段的NOS神经元胞体、胞核面积分布随年龄出现一定变化,相同年龄小肠各段神经元核质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年龄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2、3、6年龄青海湖裸鲤肠道不同肠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海湖裸鲤肠道中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逐渐增大(P<0.05),其中6年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分别比2年增大13.92%(P<0.05)、20.14%(P<0.05)、28.30%(P<0.05)和21.20%(P<0.05)。比较同一年龄的不同肠段,从前肠至后肠,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均逐渐减少(P<0.05)。结果提示,青海湖裸鲤在发育过程中,其肠道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且前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溶解氧水平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肝组织结构、线粒体超微结构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20尾平均体重为(97.68 ±0.12)g的青海湖裸鲤,随机分为三组:中度低氧组(3.0±0.1) mg/L、重度低氧组(0.7±0.1) mg/L和常氧组(8.4±0.1)mg/L...  相似文献   
9.
大通含野血牦牛10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通种牛场10头含野血牦牛10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清钠130.20mmol/L±6.88mmol/L;血清钾4.28mmol/L±0.88mmol/L;血清氯124.61 mmol/L±5.54mml/L;血清总钙8.58mnol/L±1.19mmol/L;血清无机磷1.14mmol/L±0.57mmol/L;血清铁33.22μmol/L±32.23μmol/L;血清镁1.63±0.36mmol/L;血清尿素氮12.54±5.75mmol/L;血清肌酐131.72±2.44 nmol/L;血清总蛋白78.63g/L±0.94 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个牦牛群体(即达日、玛沁和岗龙群体)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化状况、聚类关系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33头岗龙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从GenBank中下载了已报道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共计102条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638 bp D-loop区分析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2种单倍型,其中达日、玛沁和岗龙牦牛群体分别拥有特有单倍型8、6和8种。3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21±0.014和0.020±0.010,其中岗龙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51±0.019),达日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居中(0.901±0.034),而玛沁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0.887±0.033)。岗龙牦牛与达日牦牛(Fst=0.118;Nm=1.869)、玛沁牦牛(Fst=0.129;Nm=1.688)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交流贫乏,而达日牦牛和玛沁牦牛间(Fst=0.021;Nm=11.655)分化程度很弱,基因交流相对频繁。达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