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原虫病。该病给多种家畜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引起孕畜流产或死胎,以及新生儿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6〕。关于该寄生虫是否感染人类,目前尚无定论,Gra ham等〔7〕(1999)研究没有发现犬新孢子虫感染的证据,但Tranas等〔8〕(1999)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1209个血液捐献者中有6.7%的人犬新孢子虫血清学阳性,因此犬新孢子虫感染人的潜在性不容忽视。鉴于新孢子虫病在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已引起各国兽医界的关注。目前…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针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研究利用重组犬瘟热病毒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用CDV包被ELISA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两株稳定分泌抗CDV-P1的杂交瘤细胞株(E9E4C10、E9F8D9)。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均为1∶106,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2b。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P1蛋白和CDV发生反应;ELISA叠加试验增殖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本研究制备的特异性抗CDV-P1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CDV免疫学检测方法和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犬新孢子虫是一种专一性细胞内寄生虫,它的感染导致了宿主Th细胞的分化。一方面,刺激宿主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反应,这些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7和INF-α。Th1型细胞因子反应同时还激活了产生氧自由基(FOR)、一氧化氮(NO)及其代谢物,这些细胞因子对犬新孢子虫均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另一方面,引发宿主产生IL-4、IL-5和IL-10等Th2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主要在宿主妊娠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蹄叶炎:毒素、组织胺与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既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到目前为止。对其发病原因说法不一。国内外学者认为蹄叶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毒素、组织胺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根据犬新孢子虫NcSRS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Kozak序列、Pst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引物,以含有NcSRS2基因的质粒P43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NcSRS2 ORF基因片段,用PstⅠ和XbaⅠ双酶切该片段,回收得到含有以上2个酶切位点黏端的NcSR2 ORF基因,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NCSRS2。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新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造成奶牛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奶牛流产和产奶量下降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目前,世界各国对新孢子虫病的防治研究日益重视,研究方向也从基础免疫入手,开拓化学方法以外的防治途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宿主抗犬新孢子虫的免疫反应及预防犬新孢子虫的疫苗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喜人的进展,本文即重点就疫苗的研制概况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蜱对人畜的危害很大,传统灭蜱措施主要是化药控制,而耐药性的出现,使得人们转而使用新的方法控制蜱。本文介绍了利用免疫方法控制蜱的一些成就,并对该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家畜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既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到目前为止,发病原因说法不一,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主要致病因素是毒素、组织胺和代谢紊乱.家畜患蹄叶炎时真皮血管系统受到侵害,导致指(趾)部毛细血管血液灌流量减少,造成局部缺血,这种血管变化在早期非常清楚,并且最早的病理变化是停滞性氧不足.  相似文献   
9.
原核表达狂犬病病毒的基质蛋白(M),并以此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与以狂犬病病毒磷蛋白(P)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进行比较。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狂犬病病毒LEP-Flury株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引入SmaⅠ和NotⅠ酶切位点,经RT-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连接pCR 2.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R-RV-M,重组质粒用SmaⅠ和NotⅠ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RV-M。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使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蛋白表达量较大,且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blot表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使用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检测了95份血清,同时使用带有His标签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磷蛋白P(RV-His-P)建立的ELISA方法和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检测该血清。结果表明:与商品化的以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试剂盒相比,使用重组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符合率,能够代替全病毒作为诊断抗原建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DNA疫苗的几种免疫佐剂,诸如细胞因子、蛋白质分子、CpG寡核苷酸、化学分子、脂质体等,总结了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