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建设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系统获取长期、连续、多尺度、多要素的自然资源观测数据,为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典型观测站网建设现状;简述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基本定位、建设原则、架构设计、建设目标及重要进展;探讨了“空白添建,自建为主”“高位嫁接,融合共建”“需求牵引,政府支持”“成果转化,企业参与”和“调查-监测-观测一体化”5种建站模式,重点介绍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示范成果,并针对如何贯彻“绿色”和“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时期观测站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比较重要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主要参数,研究NPP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监测和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17A3–NPP产品数据以及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光照时长、地表蒸散、高程、NDVI值等因子数据,研究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通过Theil-Sen Median方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19年内蒙古草原自然资源大区NPP值的时空变化和变化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NPP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0-2019年,区域NPP的平均值为208.96 g·(m2·a)-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约4.06 g·(m2·a)-1。在空间分布上,显著上升(|Z|> 1.96)的区域占79.88%,包括极显著上升(|Z|> 2.576)的区域占60.31%,显著区域...  相似文献   
3.
花生青枯病的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对巴蜀地区(原四川省)花生青枯病的分布及防治对策作了大量研究。发现该地区有花生青枯病发生,发病面积30khm^2左右、约占全国发病面积的10%;本项目明确了四川盆地南部的酸性红、黄壤土区是主要病区,其次是江河沿岸的老冲积黄壤和新冲积潮沙区土,在碳酸盐紫色土上尚未发现花生青枯病;明确了汞制剂、铜制剂、托布津等杀菌剂,和一般性轮作、深耕等农艺措施,对花生青枯病无有效防治作用,而抗病品种能有效地遏制花生青枯病蔓延为害,并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3份材料研究了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抗病性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抗病性对丰产性的制约程度接近20%;出仁率与抗病性近于呈负的直线关系;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与抗病性之间表现曲线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远不显著。从研究结果预测,通过对抗病性、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的选择,可选育出抗病高产品系;通过对早熟一丰产性的选择,可选育出耐病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9个品种、15个株系的耐旱性鉴定和7个品系的品质化验,分析了花生3个未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花生品种耐旱性的纯合程度低、遗传稳定性差,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纯合程度较高,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友霖  赖明芳  曾彦  漆燕 《花生学报》2003,32(Z1):133-137
用43份材料研究了花生叶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抗病性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抗病性对丰产性的制约程度接近20%;出仁率与抗病性近于呈负的直线关系;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与抗病性之间表现曲线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远不显著.从研究结果预测通过对抗病性、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的选择,可选育出抗病高产品系;通过对早熟-丰产性的选择,可选育出耐病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7.
8.
巴蜀地区花生青枯病的分布、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巴蜀地区(原四川省)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分布及防治对策作了调查研究,发现巴蜀地区有花生青枯病发生。发病面积3万hm^2左右,约占全国发病面积的10%。明确了四川盆地南部的酸性土区是主要病区,其次是江河沿岸的老冲积黄壤和新冲积潮沙土区,尚未发现石灰性紫色土上有花生青枯病。试验证实硫酸铜、西力生、托布津等杀菌剂和2~3年轮作,对花生青枯病无防治作用,而选用抗病品种能有效遏制花生青枯病蔓延为害,并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花生四个产量性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个花生品系及其组配的1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F1~F4代,研究了单株果重、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4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遗传力。结果表明:①4个性状在F1~F4各世代的配合力变异都极显著,且在F1代变异最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在不同世代的配合力不一致;②杂种优势在出仁率上表现为负向优势,且世代间差异较小,在其他3个性状上则表现为正向优势,且在各世代表现不一致,F2、F3、F4代较F1代有不同程度的衰退;③单株果重遗传力较弱,各世代遗传力最大为0.4860(h^2 2,3),饱果数、百果重和出仁率遗传力较强,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各世代遗传力最大分别为0.7416(h^2 2,3)、0.9359(h^2 3,4)和0.8693(h^2 3,4)。  相似文献   
10.
崔富华  赖明芳  曾孝平 《花生学报》2003,32(Z1):379-385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对巴蜀地区(原四川省)花生青枯病的分布及防治对策作了大量研究.发现了巴蜀地区有花生青枯病发生,发病面积30khm2左右、约占全国发病面积的10%;明确了四川盆地南部的酸性红、黄壤土区是主要病区,其次是江河沿岸的老冲积黄壤和新冲积潮沙区土,在碳酸盐紫色土上尚未发现花生青枯病;明确了汞制剂、铜制剂、托布津等杀菌剂,和一般性轮作、深耕等农艺措施,对花生青枯病无有效的防治作用,而选用抗病品种能有效地遏制花生青枯病蔓延为害,并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