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为缫丝工业提供原料的丝茧育生产中,上簇,特别是营茧阶段的温度是决定茧质和丝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国内外对干上簇的适温标准均有过许多研究。所谓上簇适温,即在该温度条件下吐丝营茧,蚕体内残留丝量少,茧解舒好。目前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标准一般以24℃为中心,而日本的适温标准是21~23℃,比我国的略低。日本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是因为试验证明:解舒以20℃为优良,23℃时蚕体内残留的丝量最少。为了究明我国现行蚕品种的上簇最适温度,我们  相似文献   
2.
五龄蚕接触高温对生理效应及其数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几年来,本省春蚕五龄期因高温袭击而造成蚕茧减产时有发生。养蚕生产中,一贯重视小蚕饲养管理,但对大蚕期小气候环境的调节不够重视。为探讨五龄蚕不同时期接触高温,对蚕的生长发育、抗病力、蚕茧茧质以及有关生理效应的影响,作为改善和提高五龄蚕饲养水平的参考,在1982年春季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春蚕不论五龄期的前期、中期或后期,如果接触8小时以上的30℃高温,血液和肠液pH值上升,血液的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