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林业   41篇
基础科学   49篇
  55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沙棘科研培训中心、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同举办的小流域微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应用培训班,于1995年10月4日~15日在北京举办.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吉林、四川、湖北、江西、广东、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的32名农、林、水行业及大专院校的技术人员.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员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有关数据管理、图形处理、规划评价与决策,完成并输出各类系列的专题图件、报告,促进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学习班上,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微机空间信息系统的构成、环境及其功能;图形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微机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2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对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农转资金项目专题"沙棘非试管快繁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在北京进行了阶段验收。这一专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 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量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受到了沙棘枝干枯萎病的严重危害,导致大面积沙棘人工林死亡。通过对青海大通、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绥棱沙棘基地感病沙棘症状的连续观测,发现严重感病沙棘叶片提前褪绿变黄并萎蔫脱落,枝条上形成凹陷的椭圆形褐色或黑色病斑,病斑随着病情的加剧可能连接成片状并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导致树皮皱缩开裂,最后导致部分枝条或全株逐步死亡。沙棘枝干枯萎病主要在树龄3年以上的植株上发生,持续干旱或者秋季多雨的天气状况会加速感病沙棘的死亡。鉴于病害通常在沙棘根颈部出现树皮开裂的症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除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沙棘根颈部的机械损伤,加强对病害的有效预防。通过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对病原菌拟枝孢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分别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烯唑醇(1000倍液)和1%申嗪霉素(1000倍液),为沙棘枝干枯萎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沙棘工业原料林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19,(1):I0001-I0002,I0003,I0004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是一种发源自青藏高原,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一般呈灌木状,在西南地区多呈小乔木、乔木状生长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多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沙棘多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亚种,而从俄罗斯、蒙古引进的所谓大果沙棘,多为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monglica)亚种。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沙棘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抗蚀性是与抗冲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衡量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黄土高原的两大侵蚀类型区-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分布着数百万公顷沙棘人工林,其抗侵蚀能力愈来愈受关注。要正确评价沙棘人工林的抗蚀性能,一个科学,有效,便利的评价体系是不可缺乏的。  相似文献   
7.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晋陕蒙甘能源开发区基本位于黄河中游粗沙多沙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这一区域沙棘的种植实践表明,其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护路护岸等生态作用十分明显。沙棘各器官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通过对果、叶、枝等沙棘原料的有序开发,使企业获得了开发利润,农民获得了原料采收等方面的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建忠 《草业学报》2003,12(6):93-98
多年生香豌豆从美国引种后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的适应性较强。结合气候相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引种栽培试验,得出多年生香豌豆的适生中心区位于气温适中的黄土高原中部呈西南~东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地带,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沟壑区、丘陵沟壑区二副区、三副区以及太行山西部山地类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2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对北京林业大学承担的农转奖金项目专题"沙棘非试管快繁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在北京进行了阶段验收。这一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