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L.monocytogenes,LM)于1926年由Murry等首先从患病的野兔和实验室中的豚鼠中分离,并明确描述与动物流行病有关,可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的李氏杆菌病。在多种动物中,以绵羊易感性最高。而多数绵羊发病与饲喂青贮饲草有关,故又称“青贮病”。本病在70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氏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和125SL进行了种的鉴别测定,并用RAPD技术对这5株李氏杆菌及标准株李氏杆菌进行了初步分型。结果表明,5株绵羊致病株(野毒株)在生化反应、培养特性、溶血性、致病性及溶血素基因特异性等方面表现高度的一致性,属于同一种LM。RAPD实验表明这5株LM指纹图谱相同,属于同一个型。而且其致病性LM与标准LM对照株(从食品中分离到)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属于不同型。  相似文献   
3.
新疆绵羊致病株李斯特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PCR方法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斯特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125SL进行了种型的鉴别测定,并用RAPD技术对这5株李斯特杆菌及标准株李斯特杆菌进行分型。试验结果,五株绵羊致病株(野毒株),在生化反应,培养特性,溶血性,致病性及溶血素基因特异性等方面表现高度的一致性,属于同一种LM。RAPD实验表明此5株LM指纹图谱相同,属于同一个型。此5株致病性LM与标准LM对照株(从食品中分离到)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属于不同型。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检测牛支原体(M.bovis),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M.bovis P8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M.bovis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的灵敏度与巢式PCR进行对比,并用其检测牛支原体外的其他几种病原菌,同时对疑似感染M.bovis的临床病料进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巢式PCR高103倍,最低检出限为1.1ng/L,对其他几种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临床病料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符合率为100%。建立的M.bovis LAMP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准确,且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可用于牛支原体病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8株来自新疆发病绵羊和健康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本实验对8株LM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力检测、多重PCR谱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InlA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绵羊与临床发病绵羊中分离的LM分离株对小鼠具有相同的致病性;除1株临床分离株为血清型4b和谱系Ⅰ外,其余7株均为血清型1/2a和谱系Ⅱ;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InlA的PCR-RFLP复合基因型均为E型,而3株临床发病绵羊中的分离株为C型或B型。两种不同来源LM在小鼠致病性血清型及谱系上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但其毒力基因InlA存在多样性。初步揭示健康绵羊携带的LM可以经内源性感染而发生李氏杆菌病,表明内源性感染是造成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的一种传染方式。  相似文献   
6.
周霞  王静梅  王晓兰  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76-2076,2121
从某猪场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等一系列系统鉴定,确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引起死亡。分离菌制成油佐剂灭活菌能有效预防猪群再次暴发仔猪水肿病。  相似文献   
7.
<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主要致病力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肠毒素两类毒力因子构成,初生幼畜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后常因剧烈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死亡[1]。2012年1—6月份,新疆石河子周边某些猪场2—7日龄仔猪陆续发生严重腹泻,先后死亡仔猪800余头,患病仔猪精神沉郁,不愿吃乳,腹泻严重(呈水样稀粪),病程3~5 d。病理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严重,小肠黏膜菲薄,内容物呈黄色且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为查明病因,笔者采集发病最严重的某猪场病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疆喀什某规模化奶牛场的犊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体.无菌采集3份因肺炎死亡的犊牛肺脏病料样品.采用牛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和1.0%牛支原体琼脂固体筛选培养基从3份病死犊牛肺脏病料中分离得到2株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分别命名为M.bovis-NJ-1和M.bovis-NJ-2.通过菌落形态学观察、特异性PCR和oppF测序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现典型的"煎蛋状",且Dienes染色特点符合牛支原体菌落着色特征,中心呈深蓝色;PCR能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的448 bp目的片段;2个分离株的oppF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同源性分别为96.7%和95.3%.结果表明,引起犊牛发病死亡的病原是牛支原体,本研究为犊牛支原体肺炎的快速诊断和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检测牛支原体的间接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以鸡抗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IgY、羊抗鸡IgG-HRP为一抗和二抗,对牛支原体菌体涂片和牛支原体阳性肺脏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组织触片及组织切片的最佳免疫组化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对病死犊牛病料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以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法阳性标本与分离培养和PCR结果相符,而阴性对照和替代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病例组织样本及培养物中的牛支原体,具有特异性和可靠性,为探究该病原在机体内的定位、动态分布规律及致病机理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