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管理对山地草甸植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山地草甸类自然保护区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生物量最高,但各经济类群出现的时间不同。地下生物总量远远超过地上部,其中杂类草、禾草和莎草的根量大于地上生物量,而豆科和菊科植物则相反。缓冲区的杂类草最多,而核心区和实验区的禾草和莎草最多。核心区地上枯死物总量与地上部接近。实验区地上及地下枯死物较少。不同管理措施对株高的影响较大,而对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同一植物在不同分区,株高和根长各异,其变化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15个样地划分为5个组。在α多样性方面,以个体数为基础和以重要值为基础的多样性测度结果一致,最小多样性、最小均匀度、最小丰富度和最大生态优势度出现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中央。α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最大值,以及生态优势度最小值出现在3个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α多样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草地管理方式。在β多样性方面,该地区不存在位置上的环境梯度,生境破碎化程度较大。物种替代速率最快的是缓冲区与核心区的过渡地带,最慢的是在缓冲区的中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