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川省资阳县保和镇花溪村养猪专业户朱华辉,自1979年以来,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适应杂交猪快速育肥的饲养方法。他家常年圈存生猪10—12头,1985年出栏肥猪34头,1986年为36头。仔猪满双月上圈,体重约12.5公斤,饲养四个月,每头平均重90公斤左右。连续四年来,每年出栏三槽肥猪,每头平均纯收入45元左右。现将朱华辉的快速育肥猪饲养经验归纳为三条: 一、切实做到“五要”仔猪上圈后,一要及时打好“三联苗”防疫针。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牛、羊等反刍家畜不可缺少的粗饲料,在我市多数区、县秸秆的产量很高,但有部分还没有作为牛、羊的粗饲料而被利用。所以,开发秸秆资源,探明其饲用价值和有效利用途径,对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市秸秆资源概况 据统计,金市年种植红苕280万亩,花生37万亩及豌、葫豆65万亩左有,其所产的红苕藤、花生藤及豌、葫  相似文献   
3.
饲用甘薯贮存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捷康 《饲料研究》1990,(5):25-25,30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由过去的甘薯半年粮转为多数甘薯用来喂猪。然而大多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整块甘薯土窖贮法,据威远、乐至等县调查,历年霉烂损失高达20%以上,造成严重浪赞。为解决这一难题,自1985年以来,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畜牧局作为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终于探索出了一种技术简单、成本低廉而又科学实用的饲用甘薯贮存方法,即甘薯打浆塑料薄膜覆盖青贮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农村推广应用。经过多次试验和推  相似文献   
4.
<正> 红麻(Hcannabinus),近些年来我国发展较快。仅四川省内江县,自1985年以来,全县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约10%,平均亩产红麻叶400—500公斤,年总产高达5000万公斤左右。由于其叶柄粗硬、有毛刺,不能直接喂猪,过去仅有极少数农户将其煮熟用来喂猪,绝大部分历来任意露天堆放而腐烂,只好沤作肥料。但客观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积极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内江县年出栏肥猪45万头左右,随着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面积人均逐年减少,饲料则越来越感到紧缺。为了开辟新的饲料资源,确保畜牧业生产发展,县畜牧局自1985年以来,对如何利用红麻叶作猪饲料,进行了反复调查和科学试验,终于成功地摸索出  相似文献   
5.
秸秆是农区一种巨大的潜在饲料资源。从食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出发,把秸秆所含的营养物质,更有效地通过反刍家畜转化为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无疑有助于农牧结合,减少专用饲料地,节约饲料粮,提高单位农用耕地的食物生产量。我国人多地少,解决这个问题,对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和改善食物构成尤有重大意义。挖掘这个潜力的途径,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之间的化学联系,破坏纤维素中的晶体结构,使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能更好地酶解秸秆。一般说来,经过氨化处理,可使秸秆的有机物消化率从45%提高到55—60%,粗蛋白质含量从3.5%左右提高到8—10%,同  相似文献   
6.
7.
8.
<正> 四川省内江市自1986年以来,对全市饲料产品质量实行统一监测管理,监测机构为经省级计量认证的内江市饲料监测管理站。几年来,该站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农村养猪,依然有些农户发生“烂圈”现象,即圈内猪群养成了随地排便的习惯。在猪槽周围或在猪床上随意拉屎拉尿,饲槽和猪床地面上被污染,使圈内脏臭而又潮湿,严重妨碍猪群休息和健康,舍内空气湿度加大,卫生状况变差,导致猪群体弱多病,生长缓慢,直接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用调教猪群的方法,养成定点排便习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在秋末和冬季大量肥猪相继出栏后,正是对新补栏的猪群进行调教的关键时刻。为此,笔者总结了不少农户训练猪只定点排便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资阳县菌蛋白粉厂自1988年建厂以来,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经过反复试验研究,筛选出R—871菌种,以制药工业副产物玉米黄浆粉和玉米渣等为生产原料,通过接种、发酵、烘干等操作工序,制得菌蛋白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