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积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结构相似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区不同海拔和坡向草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种群习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臭草(Foeda herba)、冰草(Agropyron)、野燕麦(Avena fatua L)和甘肃羊茅(Gansu fescue)分别为不同海拔的优势种群,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且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为主;不同海拔间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50~0.75之间,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小;植物群落密度随海拔升高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全膜覆盖已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土壤微生物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2012-2016年在甘谷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了露地穴播(M0)、全膜覆土穴播(M1)和全膜穴播(M2)冬小麦和油菜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温度、微生物量、酶活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M0处理相比,M1和M2在冬小麦拔节和油菜开花前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3.83%~15.85%和2.53%~15.53%;土壤温度分别平均提高0.9~1.7℃和0.8~2.7℃。在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M1和M2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较M0分别平均增加25.64%和23.55%;在油菜返青期-开花期,M1和M2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较M0分别平均增加24.70%和24.63%,显著差异。在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M1和M2的土壤微生物量氮较M0分别平均增加20.42%和12.65%;在油菜返青期-苗薹期,M1、M2的土壤微生物量氮较M0显著增加。M1和M2冬小麦和油菜各生育期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M0(除2013年冬小麦的孕穗期和成熟期)。冬小麦和油菜各生育期的蔗糖酶均表现为M1高于M0,而碱性磷酸酶则表现为M1低于M0(除2013年冬小麦的成熟期)。且在2014-2015和2015-2016年全膜穴播增温保水,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效果较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温度呈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M1和M2分别比M0的冬小麦产量增加,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具有盐渍土环境竞争力与遗传稳定性的苜蓿(Medicago)-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系,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复合盐种子萌发、种子内生根瘤菌抗盐碱筛选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复合盐抗性差异较大,成活率以中苜1号最高,甘农7号、新疆大叶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内生根瘤菌复合盐抗性以甘农1号最强,菌株数目最丰,为2.58×106,中苜1号次之,为2.49×106,根瘤菌固氮酶活性以中苜1号最高;以新疆大叶种子接种中苜1号根瘤菌匹配度为最佳,共生体系地上生物量、茎叶粗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对其在不同浓度Ca2+、Mg2+、Fe2+、Zn2+下的生长及结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离子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结瘤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Ca2+浓度为90mg/L时植株结瘤数目最丰,促进植株结瘤的作用最为明显;Mg2+浓度80mg/L时植株根冠比最大,为41.56%;Fe2+对植株结瘤数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作用最不明显,浓度为15mg/L时植株地上生物量干重为0.41g/株,增产作用优于Ca2+和Mg2+;Zn2+浓度为2.0mg/L时地上生物量干重(0.56g/株)和粗蛋白质含量(18.78%)均最高,对植株产量增加与蛋白质含量累积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试验增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的影响是否依处理时间长短而异的,本研究测定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AM真菌群落对长期(17年)和短期(3年)开顶式小室(OTCs)增温的响应,推断了驱动AM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结果发现长期、短期增温分别降低了45.7%和80.0%的AM真菌物种丰富度。长期增温对AM真菌物种丰富度的负效应由根生物量降低所介导,而短期增温的负效应由土壤氮限制所介导。此外,长期、短期增温不仅能改变AM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谱系组成,还导致驱动AM真菌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从环境过滤向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的中和作用转变。上述结果说明增温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是依处理时间长短而异的,也表明通过添加外源性氮素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是缓解气候变暖对高寒草甸AM真菌多样性负效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广东四会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还原Fe(III)和腐殖质(HS)的兼性厌氧菌,编号为CY01,该菌株被鉴定为Comamonas koreensis(韩国丛毛单胞菌).以Comamonas koreensis CYO 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厌氧条件下HS(腐殖质)的模式物AQDS对微生物介导的2,4-D (2,4...  相似文献   
7.
NO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NO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合成中的作用。和对照相比,UV-B促进NO和乙烯的产生。UV-B诱导的乙烯的产生不仅能被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和AOA所抑制,而且能被氮合酶的抑制剂LNNA以及NO的清除剂PTIO所抑制,但并不被硝酸还原酶的抑制剂NaN3所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外源NO的供体SNP所逆转。结果表明,在UV-B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乙烯的生物合成过程中,NO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暗示着在植物感知UV-B胁迫信号时,NO是一个潜在的信号分子。这些NO产生于氮合酶系统,而不是硝酸还原酶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8.
用盆栽实验,研究山黧豆、大豆、豇豆、豌豆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现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山黧豆>大豆>豌豆>豇豆;胚根长度逐渐降低,其中大豆最长,豇豆最短;胚根相对长度逐渐降低,其中山黧豆最大,豇豆最小;MDA含量逐渐增加,大豆<豌豆<山黧豆<豇豆;相对盐害率逐渐增加,山黧豆<大豆<豌豆<豇豆.  相似文献   
9.
 从广东四会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还原Fe(III)和腐殖质(HS)的兼性厌氧菌,编号为CY01,该菌株被鉴定为Comamonas koreensis(韩国丛毛单胞菌)。以Comamonas koreensis CY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厌氧条件下HS(腐殖质)的模式物AQDS对微生物介导的2,4-D (2,4-二氯苯氧乙酸)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CY01具有使2,4-D 进行脱氯降解的能力,CY01引起的2,4-D 的脱氯降解过程是伴随着电子供体葡萄糖的氧化同时进行的;2)反应体系中加入AQDS,会促进2,4-D 的降解过程,AQDS在Fe(III)/HS还原菌和2,4-D 之间充当电子穿梭体。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Y01菌株引起的2,4-D 的还原脱氯过程的完成是随着电子供体的氧化产生电子,然后AQDS将产生的电子加速传递至2,4-D,使2,4-D 发生还原脱氯降解。  相似文献   
10.
为作物在生物防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陇南核桃黑斑病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为靶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拮抗效果较好的5株细菌。经16S r DNA分子鉴定,这5株细菌分属3个属,分别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及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拮抗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94.3%和92.3%,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