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致敏炭素检液,检测家蚕微粒子孢子,具有凝集效应强,凝集块大、多,凝集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本实验范围内凝集效应最佳的1gG含量为1mg/m1~1.5mg/ml,凝集效应最佳的炭素颗粒的粒径为200目。以含微粒孢子为10~3~10~8/ml凝集效应最佳。被检母蛾液凝集效应最佳PH值6~8.5。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有机复肥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科学发达的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泥炭、草炭褐煤等提炼腐植酸肥(称无公害肥)。本试验选用成都青羊腐植酸研究所研生产的腐植酸桑树专用叶面肥,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桑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以及增强植物体内多种酶活性等功能。通过我场1993年春、秋两季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血清学检验技术:——炭素凝集反应应用于原种及交杂种补正检查,已取得初步的成绩。我省家蚕微粒子病年复一年的蔓延,特别是1989年有微原种及交杂种烧种数猛增,对我省蚕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研究者均想尽快的寻找出一种检出率高的方法使有毒种漏检接近于零,拟似微孢得到判断或找到有效口服防微药物经过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与蚕种公司的合作研究,四年来血清学检测微孢技术的应用研究及1990春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蚕病组,北碚蚕种场、永川蚕种场的多点试验,血清学检微技术:——炭素凝集反应应用于蚕种补正检查,灵敏度高,准确性大,并能克服有毒蚕种漏检的难题,在原种及交杂种的补正检查上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正> 原原种是繁育原种、普种的基础,其种质优劣不仅影响到原种、普种的制种成绩,而且对巩固提高品种的优良特性、延长品种使用寿命、推广优良品种、发挥优良品种的作用关系极大。因此,加强选种工作是提高蚕种质量最基础的工作。七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育成十多个新品种,有的在生产上推广3—5年,有的根本未推开。如781×(782×784)(见表1),从育成至今已推广近20年,累计制种4136.23万张,占总制种量的50%左右,至今仍受普遍欢迎。为什么这个品种有如此强大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网膜所形成的寄生囊内。其它特点也与Endoreticulatus属相符,应分类于Endoreticulatus属。该属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0年秋从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种茧育家蚕(Bombyx mori)幼虫分离出一种不同于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的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该微孢子虫对蚕的寄生性强,侵染蚕幼虫的绢丝腺、马氏管、肌肉、脂肪体及中肠等组织。孢子为卵圆形,大小3.8~4.1×2.4~2.6μm,极丝长126±8.35μm(113~140μm),在抱予形成期产孢体(7~9×3~4μm),以二裂形成两个孢子母细胞。极丝一般为单层绕成14~15圈(偶有16圈),倾斜角4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 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但是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作为农业的蚕种生产也不例外,必须依靠科技,才能提高蚕种生产水平,促进蚕种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著者等研究了寄生于蜀柏毒蛾体内的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致病性。实验证明: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明显的致病性,感病蚁蚕久不疏毛,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发育不齐,迟小蚕,病弱蚕大量发生,病死蚕有缩小、焦尾、黑斑等典型病征。蚁蚕一次添食7.2×10~3—7.2×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的供试蚕逐头镜检,各浓度梯度区的平均带毒率为13.46%,用3×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同一品种不同龄期的家蚕添食,各龄期带毒率有明显差异。但是,致病力低于家蚕微孢子虫添毒区。  相似文献   
9.
<正> 一、95年蚕种生产及今年春夏蚕种供应情况 1.三级蚕种生产的基本情况 95年春全省128个蚕种场生产普通种647万张、省属4个原种场生产原种19.2万张、原原种16.7万蛾;秋季全省生产普通种150万张左右、原种13万张、原原种10.4万蛾。全年共计生产普通种800万张、原种32.2万张、原原种27.1万蛾,分别完成生产任务的73.3%(普种计划1051万张)、157%、129%,普通种比去年(8327806)减少4.1%、原种比去年(30020)增加7.3%、原原种与去年(276188蛾)持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研究,探索出了越年种有效保存时间和两段不同的低温冷藏法。即:第一段用抑制发育的1℃低温,保存滞育期的滞育卵;第二段在用种前的一段时间,用促进解除滞育的5℃低温冷藏,促进蚕卵解除滞育后即可出库使用。1992年涪陵地区蚕种冷库用这种两段冷藏新法保存越年毛种23,868张,到1993年秋季,实用于农村大面积生产的散卵15,217盒,结果表明与当年春季生产的冷藏浸酸秋用种无明显差异,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