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接种及病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感病品种情况下,气温决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否和潜育期的和短衣病斑长度;病害发生的最低温为12℃,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以上,而湿度决定此病发病率及严重度。结合主成分分析,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取决于温度/湿度及降雨量。台风暴雨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会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繁殖性能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奶牛生命健康,给奶牛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热应激目前已成为奶业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总结了热应激的危害及其营养调控措施,旨在为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解决方案以及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各病区筛选出的19个代表菌株在我国,日本和IRRI的三套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应用系统聚类法能有效地划分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极强,强,中强,中弱,弱和极弱6群。该法无需人为制定一个抗感标准,能额观反映病菌的致病类群。  相似文献   
5.
在1983~1988年间从182个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和97个中国菌株中获得2万多个单菌落,根据菌落特征(形态,大小,色泽)及在鉴别品种上致病性测定的结果,供试菌株可区分为野生型,突变型和中间型三个类型,野生型代表菌株的原始致病力;突变型不但在菌落特征上有别于野生型,且致病力接近于无毒菌;中间型菌落的特征和致病力均不稳定,多糖体的产生量与病菌菌株的菌落特征及致病力间无明显的规律性可循,突变型菌落的出现频率与致病力有一定关系,但因菌而异,采用低温和冰冻真空干燥保存法、减少移植次数、延长移植间隔时期、选用适宜的培养基有减少突变型菌落而延缓致病力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病区筛选出的19个代表菌株在我国、日本和IRRI的三套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应用系统聚类法能有效地划分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为极强、强、中强、中弱、弱和极弱6群。该法无需人为制定一个抗感标准,能客观反映病菌的致病类群.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流行区,是由南向北迁移的,从老病窝沿江江南圩区,向江淮丘陵稻区和沿淮淮北新稻区扩展。病区日益扩大,发病面积日益增加,产量损失逐年加重,是安徽省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严重障碍。我们在1963—1966年和1970—1977年间,对全省作稻白叶枯病流行区变迁及其原因的调查,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梨锈病(Gymnosporaugium haraeanum Syd.)是转主寄生的病害。春季,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萌芽,担孢子传播与侵染梨树,取决于适宜的气候条件。潮湿天气,特别是雨天,对冬孢子角胶化和萌发是必需的。此病害发生于3月下旬到4月,在梨芽展叶期天气潮湿或雨天,有利于冬孢子角胶化和担孢子萌发侵入。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和福美双等,能有效地杀灭桧柏上的冬孢子角;托布津和多菌灵等能保护梨树免受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奶牛养殖的规模化也带来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粪尿大量排放,造成巨大环保压力。床场一体化饲养模式能有效缓解粪污处理困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一种新型环保饲养模式。文章对粪污环境问题现状及治理措施,床场一体化饲养模式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为床场一体化饲养模式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省的歙县、屯溪、休宁、宣城、当涂、芜湖、肥东、六安、合肥和砀山等地普遍发生,尤以皖南山区为最,此病已严重影响着生产,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文献资料来看,该病害的发生规律业已大致掌握;病害的防治,主要在消灭转主寄主桧柏,可以根本上制止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