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使用两种成分组成有差异的球状固体分子筛吸附剂,在夏季牛舍进行了对引发温室效应的四种气体的吸附试验。对照组的通风扇口不放置吸附剂,两个试验组的通风扇口分别放置13X吸附剂和活性氧化铝吸附剂。通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每小时对照组与试验组通风扇口各种气体浓度数据,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测值差,作为两种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浓度。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吸附剂吸附能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3X吸附剂在第25h后需更换,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在第29h后需更换。13X吸附剂和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对牛舍中CH_4、CO_2、H_2S和NH_3四种气体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猪流感的流行情况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畜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试验对来自安徽省不同地区8个猪场病料样品,利用RT-PCR方法,扩增PEDV ORF3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份样品均扩增出包含ORF3基因全长(675 bp)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100%;它们与疫苗株(attenuated DR13、CH-BJ-2011 truncated)及CV777株和LZC株的同源性较低(95.1%~98.1%),与2011年后的中国及美国分离株存在较高同源性(98.2%~100%)。提示8个PEDV分离株均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番鸭细小病毒病。[方法]用番鸭细小病毒连续免疫产蛋母鸡3次,收集鸡蛋,并制备出高免卵黄抗体。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制备的卵黄抗体进行效价测定,用雏番鸭进行中和与治疗试验。[结果]制备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达到1∶32,能有效中和番鸭细小病毒对雏番鸭的致病性,对发病的雏番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番鸭细小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7.
取10倍免疫剂量的鸭肝炎弱毒活疫苗(A66株),分别经皮下注射和口服途径接种1日龄易感雏鸭20只,5d后每组取出接种鸭10只分别与20只1d龄易感雏鸭共同饲养进行第1代同居感染试验,5d后取第1代同居感染试验鸭10只再与20只1d龄易感雏鸭共同饲养进行第2代同居感染试验,如此进行5次同居感染试验.定时采集各代次同居感染...  相似文献   
8.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一种高度致死、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Ⅰ型DVH病原学、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夏玉米重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玉米病虫害发生呈持续加重趋势,如2019年新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产构成直接威胁。作者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对西安地区进行了玉米病虫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玉米生产上主要虫害有亚洲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黏虫等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发生普遍;主要病害有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值得注意的是穗腐病,其病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关系到人畜生命安全,需高度重视。此外,玉米南方锈病、瘤黑粉病、蚜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等次要病虫害在个别区县零星发生。对西安地区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控要点进行梳理与总结,旨在为今后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玉米病虫害防控及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陕西省西安市种植业结构,加快鲜食玉米推广应用的步伐,筛选出适宜西安地区种植的优质、适口性好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于2018-2019连续两年开展了鲜食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参试的12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考虑鲜食玉米品质、产量及抗性等因素,建议奥弗兰、米哥等2个品种可作为早熟甜品种在西安种植,合理调整播期,可实现一年两熟栽培。粤甜28、金冠218、万糯2000、农科玉968等4个品种适合夏播推广种植,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定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填补西安市鲜食玉米种植研发的空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增加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