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病情况 泰州市某波尔山羊场2001年建场以来,一直坚持自繁自养模式。平时均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于2008年8月2013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后,有个别羊出现应激反应,经兽医及时处理,羊群基本稳定。自9月中旬开始饲喂花生藤、黄豆秸,及少量酒糟,羊群中零星出现厌食,精神沉郁,个别羊出现间歇性瘤胃臌气,  相似文献   
2.
姜堰市个体养鹅户秦某,于2009年7月2目饲养雏鹅732只,当饲养至8月5日时,雏鹅相继发病,每天都有鹅死亡,病程3~5天,发病率为22.54%,死亡率高达52.72%。该养殖户带9只病死鹅,3只发病鹅到我校动物医院就诊。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病原体的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3.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李心坦,周建强,路振香,张忠诚(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1986年4月中旬开始,我省滁州、宿县、淮南及蚌埠等地市的一些养鸡场(户)陆续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控制本病,我们立即进行了抗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工作。几年来所...  相似文献   
4.
项目课程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的共同选择。根据《家禽生产技术》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泰州地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猪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了3株分离株TZA1、TZA2和TZA3株。经形态学检查、CAMP试验、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TZA1株和TZA2株为血清1型,TZA3株为血清3型。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阿齐霉素、头孢唑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饲养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于7日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制作DVH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7日龄、10日龄开始口服中药口服液,连用5 d.结果发现,与开始治疗时间相对应,口服中药复方1号组存活率达92.3%、84.6%;口服中药复方2号组存活率达88.5%、76.9%.  相似文献   
7.
选择土壤物理性质退化的典型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进行不同配比改良材料的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配比改良材料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并以配比3(土︰绿化植物废弃物︰有机肥=8︰3︰0.8和0.5 kg/m3脱硫石膏)改良效果最好,其土壤体积质量最低,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水含量最高,土壤饱和导水率也达到良好水平。在30、90和180天的试验时间内,同一配比土壤物理性质较稳定;各配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均较好拟合Gardner模型(R20.9)。砂虽能增加土壤导水率,但对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综合效果不及绿化植物废弃物或草炭等有机材料;而脱硫石膏对土壤各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随试验时间延长,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所有改良材料中,以有机材料和脱硫石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泰州地区发生的IBD与往年有所不同,死亡率多低于10%,特征性病变不明显,有的雏鸡群虽用IBD活疫苗免疫过,但仍可发病,其死亡率、病变与未免疫鸡群无明显差异,且都能经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得以控制.为能确实诊断,我们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济南今日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磨光烫金一体机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两种方案对控制部分进行设计改造。详细介绍了两方案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设备具有可靠的运行性能,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牦牛 SMAD1基因第1外显子SNPs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寻找与牦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DNA测序和单倍型分型技术,对青海牦牛 SMAD1基因进行SNPs检测及其基因分型、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并对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组合单倍型与牦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SMAD1在第1外显子上存在5个突变位点,其中,g.35084C>T、g.35111C>T和g.35333G>A均存在2种基因型,g.35171G>A和g.35312C>T均存在3种基因型。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5个位点间不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效应,单倍型分析发现存在6种不同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3的发生频率最高。关联性分析表明,g.35084C>T位点与胸围显著相关,g.35111C>T位点与体斜长、胸围显著相关,g.35171G>A和g.35312C>T位点与体质量、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显著相关,g.35333G>A位点与胸围、体高显著相关。通过基因型组合发现,4种组合单倍型均与牦牛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H3H6可能是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