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28——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曾评说各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2.
四、经营“婺绿”的店厂行栈和流通渠道婺源以茶叶为经济命脉,农家大都以植茶为付业,东北乡山多田少,茶叶生产收入更为这些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叶种植、制作历来以各家各户进行。据1935年调查统计:婺源种植茶叶  相似文献   
3.
上梅洲种原生长在江西省婺源县车田公社上梅洲。它具有芽叶肥壮、叶片大、叶肉厚、茸毛特多、花而不实的特点。1958年婺绿茶区育成的两个绿茶新品种——“茗眉”、“奇峰”,都是以上梅洲茶树作为无性系母本的。 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将上梅洲种推荐为全国21个茶树优良品种之一。七十年代初,该品种作为茶树良种曾先后引入印  相似文献   
4.
六、婺绿的兴衰婺源早在唐朝以前就盛产茶叶。宋代婺源已是全国的重点茶区。明成化20年(公元1485年)婺源茶树有一百七十六万二干五百三十九株,以每株产茶二两计,年茶约二干二百余担。清乾隆间婺绿外销,茶叶生产盛极一  相似文献   
5.
婺源是江西主要外销绿茶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的开化、安徽的休宁接界。境内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四季云雾不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远在唐朝之前,婺源就以盛产茶叶著称。由于茶叶  相似文献   
6.
婺源茗眉     
婺源是江西主要外销绿茶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开化、安徽的休宁接界。境内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四季云雾不绝,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远在唐朝之前,婺源就以盛产茶叶著称。由于茶叶产量多,质量好,婺源也就成为我国著名的绿茶产  相似文献   
7.
天下第四泉     
相传茶界祖师陆羽,晚年游迹于江西一带,曾在广信府(今上饶市)茶山寺辟地种茶。其地有泉,品为天下第四泉。现在是上饶市第一中学所在地,在学校办公大楼一侧,有水井一眼,即誉为天下第四泉之陆羽井。此井虽已废弃,但井圈石栏尤存,其上镂刻着“源清流洁”的篆体字,尚清晰可辨。据了解,茶山寺原系一四合院,后有茶山,乱  相似文献   
8.
一、陆羽和上饶茶山寺、陆羽泉唐代陆羽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科学技术专门家之一,他所著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  相似文献   
9.
五、茶叶课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茶叶税收是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茶农、掠夺和独揽茶利的一种手法。我国自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征收茶税。这是户部侍郎赵赞提出的,他主张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税额不断增加,如到贞元时期(公元785至804年)茶税收入每年增加到四十万缗(一千文为一缗)。《婺源县志》载:宋代初婺源茶叶课税,原额五千一百四十贯五百文(一千文为一贯);熙宁十年(1077年)县务课四千七百八十二贯七百五十文,清华镇课二百四十四贯五十九文,共计五千零二十六贯八百零九文;  相似文献   
10.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