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鸭,各品种鸭均易感,以2~6周龄雏番鸭最易感。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福建以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变冷,保温条件差等有关。感染鸭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鸭的品种、日龄、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的强弱、饲养水平的高低、卫生条件的优劣以及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2.
刘道泉 《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0):112-117
为明确猪脾转移因子(TF)的鸡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自制的3批猪脾TF,分别以0.1和1.0 mL剂量肌内注射1、14日龄肉种鸡和1、7、14、21日龄肉鸡,以0.2和1.0 mL剂量肌内注射8、26周龄肉种鸡,并设立不注射对照组,共有9 800羽鸡用于临床安全性试验;将3批猪脾TF以0.1 mL剂量分别与1.0羽份新城疫病毒(NDV)活疫苗(La Sota株)联合免疫1、14日龄肉种鸡和1、7、14、21日龄肉鸡,以0.2 mL剂量分别与1.0羽份NDV活疫苗(La Sota株)联合免疫8、26周龄肉种鸡,并设立单独免疫对照组,共有6 078羽鸡用于临床有效性试验,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别测定NDV HI抗体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鸡群肌内注射TF后无应激反应,其精神状况、采食、饮水、粪便、注射部位反应情况均正常,剖检均未发现组织、器官病变,死淘率不高于对照组鸡群,肉种鸡产蛋情况正常;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21 d联合免疫组NDV HI抗体滴度和淋巴细胞SI分别比单独免疫组提高了1.1~1.7、0.243~0.632,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表明,猪脾TF对临床肉种鸡群和肉鸡群安全,并且具有增强临床鸡群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为T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与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Re-2株)免疫效果比对试验,结果显示: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的H5亚型免疫效果优于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的效果,H9亚型达到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1例中华蟾蜍多脏器寄生虫感染临床案例进行病理诊断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物种分类。【方法】 对实验室饲养的1只消瘦、拒食后发生死亡的雌性中华蟾蜍进行解剖观察,病理组织学研究,采用蠕虫剖检法、结节压片法对分离获得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剖检发现蟾蜍心脏、肝脏等脏器及多系膜寄生棘头虫,未在蟾蜍体内发现线虫、吸虫等其他蠕虫寄生。HE染色结果显示,棘头虫的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肺脏、肝脏等多脏器的机械性损伤、炎性反应,其中肠壁黏膜发生严重损坏脱落。通过PCR扩增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片段,获得5株不同部位的目的虫株COⅠ基因目的片段,经对比发现,鉴定的棘头虫均为同一种棘头虫,且其GC含量在40.14%~40.83%之间。选取JS-01株进行NCBI-BLAST比对,与似矛球吻棘头虫(Sphaerirostris lanceoide,登录号:MG931943.1)相似性最高,为99.5%。借助分子生物学分析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其为似矛球吻棘头虫。【结论】 似矛球吻棘头虫的大量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的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药用蟾蜍棘头虫病的防控提供临床症状、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参考,对两栖动物似矛球吻棘头虫的诊断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2016年发现的圆环病毒。本文从PCV3的流行现状、易感动物、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及国内多个地区的养猪场报道了PCV3感染以及由PCV3引起的疾病,阳性率较高,表明该病毒也是养猪业潜在的重要病原体。PCV3可感染家猪和野猪,且存在多种其他中间宿主;既可通过接触、消化道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从父母代到子代垂直传播。未来应密切监测PCV3与其他猪病原体的合并感染,持续跟踪PCV3优势毒株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动态变化,开发针对性的PCV3疫苗,加强对PCV3流行的控制,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兽医临床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严谨性和实践性,兽医临床诊疗技能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项重要核心技能。为提高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基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建设,结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依据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科研项目驱动、新建互动实训基地、兽医技能大赛促进、创新创业竞赛引领、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等5个维度,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解决了现有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兽医技术技能和课程教育教学结合松散的“痛点”,提高了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猪脾转移因子(TF)与鸡毒支原体(MG)F弱毒疫苗株联合接种对SPF鸡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以活菌数达109 ccu/mL的MG F株0.033 mL/羽与TF 0.02 mL/羽分侧点眼SPF鸡,设为A组;B组以MG F株0.033 mL/羽与生理盐水0.02 mL/羽分侧点眼;C组以生理盐水0.033 mL/羽与TF 0.02 mL/羽分侧点眼;D组以生理盐水0.033 mL/羽和0.02 mL/羽对应分侧点眼,作为对照组.点眼后第7 d采血测定淋巴细胞比率.结果显示,A组(63.9%)、B组(53.8%)和C组(54.6%)的淋巴细胞比率均值分别比D组(41.5%)提高了22.4%、12.3%和13.1%.结果表明,TF与MG F株单独使用均能提高SPF鸡的淋巴细胞比率,且TF与MG F株联合使用后淋巴细胞比率提高值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福州市某鸭场于1991年底,在一群7周龄左右的巴巴厘番鸭雏中发生一种以萎顿、软脚、拉稀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根据临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检验,从病死鸭脑中分离培养出一株 O_(87)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诊断为大肠杆菌性脑病,这是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鸭大肠杆菌病的一个新病型。  相似文献   
9.
畜禽养殖是我国农村许多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发展畜牧业也成为当前地方政府落实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畜牧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畜禽健康养殖发展建议,以期为农村畜禽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