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8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于无休眠的昆虫.我们以连代驯化法,已将这种纯多化性昆虫培育成了人工休眠蛹;并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子作用于蚕的各发育阶段与休眠的关系相继又进行了蛹期越冬生态的探讨.关于蓖麻蚕蛹的冷藏温度和过冬条件.张果(1959)、承申荣(1959)、蒋天骥(1963)、费襄(1963),曾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实验.但都是以纯多化  相似文献   
2.
冀东条桑高产增值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河滩沙地、丘陵梯田面积较大,冬春多风沙,夏秋雨量集中。栽植条桑,防风固沙,护坝保坡,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的潜力很大。但是,多年来对于条桑管理粗放,产量和效益较低。为改变这一状况,经过两年的调查分析和试验对比,找出了限制条桑生长的关键因素:旱、薄、荒和过量采叶饲蚕与养条有矛盾。针对生态特点,作者研究组配了一套相应的园艺措施。 (一)深栽埋干:育苗培垄,深化主根;栽  相似文献   
3.
休眠是昆虫的重要性状,研究休眠以期控制,进而改造昆虫,无论在遗传育种、变态机理或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我们多年对蓖麻蚕冬眠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5项成绩:1、创立了蓖麻蚕“连代驯化”休眠法,并为纯多化性昆虫人为导致休眠虫态开辟了新途径;2、培育出蓖麻蚕越冬新品种,国内多省引种繁殖,并向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省蚕桑事业的发展,在生产上要求栽培适应性强,叶质好,产量高的桑树品种日趋迫切。要获得优良的品种,其最快的途径,应从地方品种调查着手。调查河北省桑树地方品种的工作,从1960年开始,到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世代相继,不能休眠,冬季仍须饲育保种,给目前蚕种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多化性蓖麻蚕累代连续进行了低温驯化,到1964年已初步育成了"6101"、"6102"两个具有休眠态能安全越冬的新类型。为了加速培育进度和给良种繁育上控制休眠提供依据,在1964年进行了有关影响蓖麻蚕休眠的研究。现将这方面的初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纯多化性蓖麻蚕用连代驯化法能将其育成休眠蛹[1],本研究通过对这种人工休眠蛹代谢水平,蛹脑作用、激素消长的实验测定,探讨人工休眠蛹与天然休眠蛹、不休眠的活性蛹越冬生理的异同.寻求制约蛹体发育的生理因素,了解其控制机制,以便诱导其他昆虫休眠或调控化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接受了蓖麻蚕越冬研究的任务以后,听从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依靠群众,在设备条件极差,研究人员很少的情况下,本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苦战四年,进行了反复试验,一连培育了十代,终于创造了连代低温驯化蓖麻蚕的方法,培育出越冬新类型。闯过了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难关。并初步查明了蓖麻蚕蛹的休眠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休眠蛹蛹期干物质、脂肪、总糖和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肯定了以连代驯化法培育的蓖麻蚕休眠蛹的鲜蛹体重和干物质、脂肪、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同品种不休眠的正常蛹,而水分及蛋白质含量降低,它在营养代谢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与天然休眠昆虫相同的特征.提示了用连代模拟深秋环境诱导休眠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原是纯多化性昆虫。我们研究的连续三代定向驯化法,可将这种纯多化性的蓖麻蚕改变成为以蛹态兼休眠能越冬的新类型。为了探索环境因子诱发蓖麻蚕休眠的规律,给生产上控制化性提供依据,从1964—1979年以驯化型蓖麻蚕为主要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光、湿)作用于蚕的各发育阶段(卵、稚蚕、壮蚕、前嫩蛹期)与休眠的关系。本文就此加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蓖麻蚕驯化休眠蛹内分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蚕属纯多化性昆虫,无休眠期。在模拟“深秋环境”下,经“连代驯化”,可将其改造兼性休眠种。休眠是昆虫适应不利条件的一种特性,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本文就外界环境作用于蓖麻蚕,使其神经内分泌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