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法》赋予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我市特别是在牧区真正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很大。针对牧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大、困难多的实际情况,我市从2010年开始研究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符合实际的产地检疫模式。经过几年的推行,目前我市各旗区都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光照和日粮能量干预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毛囊活性和产绒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20.36±2.63)kg的2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高能量自然光照组(Ⅰ)、高能量短光照组(Ⅱ)、低能量自然光照组(Ⅲ)和低能量短光照组(Ⅳ),进行5个月的光照控制饲喂试验。结果表明,7月份Ⅳ组次级毛囊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Ⅳ组试验羊的CP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9月份Ⅳ组试验羊的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的NDF和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Ⅳ组和Ⅰ组(P0.05),Ⅱ组次级毛囊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10月份,Ⅰ组试验羊平均体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和Ⅳ组试验羊的CP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Ⅳ组次级毛囊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Ⅳ组试验羊的平均绒长度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Ⅳ组试验羊的平均绒细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试验羊的平均绒重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光照时间高能量组试验羊平均体重提高6.98%,绒细度增加;相同能量水平短光照组试验羊的DM、NDF和CP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皮肤次级毛囊活性,绒长度和绒重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光控增绒和埋置褪黑激素促进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5—8月份)长绒的皮肤毛囊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并筛选出皮肤毛囊发育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以Agilent绵羊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获得的光控增绒羊皮肤差异表达的99个基因及埋置褪黑激素绒山羊皮肤差异表达的83个基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NCBI数据库,利用RStudio程序包和Cytoscape 3.3.0构建差异基因网络并分析。光控增绒试验组差异基因构建了1个主网络和4个小网络;对照组差异基因构建了1个主网络和5个小网络。与表达量结合分析基因网络发现,K25、KAP16-2基因上调促进ISG17、RSRP1、GIMAP1和CYTIP基因的下调,间接促进TNFAIP6基因的下调;CYP17A1、V15和K2-12(K85)基因的上调促进ddit3基因的下调;KAP16-3基因促进CYP17A1基因的同时抑制CYP1A1基因。埋置褪黑激素试验组差异基因构建了2个主网络和7个小网络,对照组差异基因构建了3个主网络和1个小网络。与表达量结合分析基因网络发现,CTNNB1基因的上调促进COL3A1基因的下调;FLT-1基因的上调促进CGA基因的上调和COL1A2基因的下调;PAX6基因的上调促进DOK4基因的上调和LOC101110099基因的下调;P450基因的上调促进BLG基因的下调。光控增绒羊皮肤中筛选出来的基因中角蛋白、角蛋白关联蛋白、CYP17A1、SP-D等23个显著上调基因和CYP1A1、COL6A5、LOC100101238、ddit3等13个显著下调基因对光控增绒羊皮肤毛囊提前进入兴盛期有重要作用;埋置褪黑激素的绒山羊皮肤中筛选出来的基因中CTNNB1、PAX6、DOK4、LOC105602529等13个显著上调基因和酪蛋白家族、胶原蛋白类、LOC101110099等12个显著下调基因之间的信号传导增强,从而促进绒山羊绒毛进入兴盛期。  相似文献   
4.
巴音敖包小流域是黄河上中游典型的牧区风沙区小流域,1993年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小流域后,实行联户治理,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饲草料灌溉基地,围栏封育与飞播造林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牧区风沙区治理特色的成功之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29元,年人均产粮268kg,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