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林业   1016篇
农学   759篇
基础科学   764篇
  452篇
综合类   4546篇
农作物   718篇
水产渔业   498篇
畜牧兽医   2517篇
园艺   839篇
植物保护   3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13篇
  1959年   8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旅游市场的整顿和旅游业服务及内涵的升级,工业城市旅游将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采用SWOT与问卷法实地调查法相结合分析了六盘水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旅游市场中的行业联动能力较弱,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缺口,存在有求无供的现状。依据实地调研和行业咨询客观的探讨了六盘水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可行性,分析了现阶段六盘水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现状提出了行业联动发展策略:以政府为主体,鼓励企业依托市场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并提出了以研学旅游作为工业旅游发展突破点的建议,以助力六盘水高质量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较为合理且高效的石漠化植被修复的治理模式,为今后选择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组合提供参考依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设置样地,选择3种治理模式:模式一为针叶林(马尾松、柏木),模式二为阔叶林(壳斗类,杂灌),模式三为灌木林(荚蒾、杂灌),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模式二治理下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模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罗尔斯通氏菌菌属(H16)、Gaiell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Haliangium、子囊菌门(Ascomycoat)、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其优势菌属,且与土壤中大多数营养物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石漠化治理效果表现为模式二>模式一>模式三,所以模式二的石漠化治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5.
筛选适合灵芝人工栽培的最优培养基,为其推广利用奠定基础。以小麦、澳洲坚果壳、玉米芯等为主料,分别设4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测定菌株Ling1的栽培特性。结果显示,菌株Ling1在原种配方2上,菌丝体雪白,长势浓密,平均生长速度最快(7.53±0.99 mm/d),与其它配方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栽培种配方(2)在菌丝萌发(1d)、封口(4d)、满袋时间(35d)方面表现最优,但其平均生长速度与配方(1)无显著差异,子实体农艺性状弱于配方(1)。因此,原种培养基2和栽培种培养基(1)可作为菌株Ling1的推广配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缺乏人本理念的具体融入,从而限制了整个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本文拟从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融入基于人本理念的传统茶文化内涵分析,从而探究基于人本理念的传统茶文化融入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探究中西结合治疗牛伊氏锥虫病的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汾信、大源、水元、大兴5个行政村的牛105头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室血液检测确诊伊氏锥虫病后,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口服+西药注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养牛户针对伊氏锥虫病防控措施进行相关培训,分析治疗效果及养牛户对伊氏锥虫病防控知识了解程度。105头牛中确诊伊氏锥虫病者13头(12.38%);病牛经治疗后在7d内完全治愈。利用中西结合方案可有效控制伊氏锥虫病病情,对养牛户进行伊氏锥虫病防控措施培训可显著提高养牛户配合度及对疾病了解程度,有助于降低再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传感器以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根表型信息系统性收集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适用于室内或田间的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根系二维或三维结构测定技术;系统阐述了主流的根表型参数提取图像分析技术和软件;探讨了基于根表型平台的根性状筛选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并对高通量根表型平台的进一步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实验动物质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保障。感染疫病的实验动物,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严重的可导致动物大量死亡,影响实验进度。有的疫病甚至可以感染实验人员。本研究对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的170批次不同品系的实验小鼠共计340只,来自于国内各科研单位119批次不同品系的实验小鼠共计232只,进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汉坦病毒、鼠痘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小鼠细小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和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进口小鼠8项疫病均无检出,而国内小鼠肝炎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和仙台病毒检出率较高,小鼠微小病毒和小鼠细小病毒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54.6%、26.9%、9.2%、0.8%和0.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播期对丹参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河南产丹参为材料,比较了9个播期的丹参幼苗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丹参幼苗形态各项指标呈现降低趋势,9月以后播种的丹参幼苗壮苗指数降低至0.01以下。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丹参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依次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综合各个播期丹参幼苗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物质积累,丹参育苗应在9月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