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119篇
  214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291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农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休闲农园是实现农业多功能、三产融合、增产增收的重要载体.目前,资金短缺成为休闲农园发展的桎梏,研究其低成本打造及管理意义重大.从规划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对休闲农园的低成本投入、低成本管理、集约高效生产、节约型景观美化提升以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完全覆盖的概念和完全覆盖定理从一维空间推广到二维空间,利用完全覆盖定理证明二维空间的几个完备性定理.方法 在二维空间采用四等分矩形区域的方法构造闭区域列,再根据闭区域套定理给出二维空间完全覆盖定理的严格证明.结果 推广到二维空间的完全覆盖定理从另一个侧面刻划二维空间的完备性,丰富了证明二维空间连续性的方法和手段,为把完全覆盖定理推广到n维空间作出必要的准备和铺垫.结论 完全覆盖定理在二维空间有广泛的应用,对二维空间整体性的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完全覆盖定理证明二维空间的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和柯西收敛准则.  相似文献   
3.
试验鉴定获得了猪MMP20基因第3内含子中的2个突变位点g.14334bpC>G和g.14369bpC>T,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在大白猪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并对母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突变完全连锁,所组成的单倍型显著影响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出生窝重和出生个体重性状(P<0.05)。GG/CC基因型个体产仔数最低,其次是GC/CT基因型个体,而CC/TT基因型个体产仔数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原代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为模型,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检测褪黑素(MT)在调节ZE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和10μmol/L的ZEA对猪卵巢颗粒凋亡的影响不显著,但30、50和100μmol/L的ZEA显著促进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0.1和1μmol/L的MT抑制30μmol/L的ZEA诱导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能够提高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暗期前短暂远红光处理对南瓜幼苗生长形态、组织细胞形态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为远红光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瓜品种‘日本雪松’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暗期前给予2(T1)、4(T2)、6(T3)、8(T4)、10(T5)和12(T6)mmol·m-2·d-1的远红光处理,以无远红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植株生长形态下胚轴细胞形态以及生长素(IAA)、玉米素(ZT)、赤霉素(GA3)与油菜素内酯(BR)含量。【结果】在暗期短时外施远红光能显著提高南瓜幼苗下胚轴长度和株高,对植株茎粗,地上、地下部干/鲜重无显著影响;2、4、6、8、10和12 mmol·m-2·d-1远红光处理的下胚轴薄壁细胞轴向长度分别比CK显著增加34.6%、20.7%、31.3%、25.6%、32.8%和20.9%;下胚轴厚角组织厚度分别比CK显著增加19.6%、22.4%、21.2%、23.9%、19.6%和28%;经暗期前远红光处理后,南瓜幼苗根中生长素(IAA)含量,下胚轴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含量,子叶中生长素(I...  相似文献   
6.
黄永红  梅眉  曾继吾  周碧容  吴元立  易干军 《果树学报》2007,24(4):492-495,F0003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目的基因供体质粒pBI-aPG上切下大小约2.3kb的目的基因,将它定向连接在受体质粒pCAMBIA2301载体上,构建成含有GUS基因和NPTⅡ基因的甜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B-aPG。采用直接转化法将pCB-aPG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采用该菌株对普通烟草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在Kanamycin选择压力下获得的烟草转化不定芽和完整植株,经过GUS基因组织化学法检测以及PCR方法鉴定,证实了该反义基因已导入烟草基因组中。此项研究为下一阶段用该反义基因转化甜瓜品种以改良甜瓜果实耐贮运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豆象是危害豇豆最主要的仓储害虫。发掘豇豆抗豆象基因为抗性品种的选育,以及减少豆象对豇豆生产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以中豇1号(感)和Pant-lobia-1(抗)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株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法分别对282个株系接种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进行抗豆象表型鉴定,并利用两亲本对3 992个来源于绿豆、小豆和豇豆的SSR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对282个株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后结合RIL群体各株系抗豆象表型鉴定数据和基因型分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进行抗豆象QTL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豇豆抗豆象基因。【结果】中豇1号和F1籽粒的被害率均为100%,Pant-lobia-1籽粒的被害率分别为22.5%和42.5%。推测Pant-lobia-1对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的抗性均为隐性遗传;筛选到182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065.23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85 cM;经2种豆象处理,分别在连锁群1和连锁群5上检测到2个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情况,采用样线法,共选定8条样线进行蝴蝶标本采集,并对保护区内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标本998号,隶属7科60属102种。保护区内优势科主要为粉蝶科(Pieridae)与蛱蝶科(Nymphalidae);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粉蝶科,包括箭纹绢粉蝶(Aporia procris)、绢粉蝶(Aporia crataegi)、秦岭绢粉蝶(Aporia tsinglingica)等。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古北种占34.31%,东洋种占19.61%,广布种占46.08%,其中广布种占主导地位。各样线的多样性指数表明,样线Ⅴ(森林-灌丛-草甸)的科级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及个体数均为最高,样线Ⅲ(森林)的属级多样性指数最高,样线Ⅱ(森林-灌丛)均匀度指数、种级多样性指数最高。相似性结果表明:样线Ⅲ(森林)和样线Ⅷ(森林)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509 1),呈中等相似;样线Ⅱ(森林-灌丛)和样线Ⅳ(森林-灌丛),样线Ⅲ(森林)和样线Ⅳ(森林-灌丛)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230 8、0.229 7,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增加,且离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中等程度变异; 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均能较好的拟合成球状模型(决定系数均> 0.804),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主要以土壤母质、地形等引起的结构性变异为主。从时间序列上看,恢复25 a土壤水分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均显著增大,总的变异性增加,且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异比重加大; 从土层角度来看,同一恢复年限内,自然恢复草地基台值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块金值、块金系数则表现为上层 < 下层,下层土壤水分随机变异强于上层。重建森林的3个指标均表现为上层>下层,且表层随机性变异更大; 随恢复时间增加,森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斑块更为破碎化,自然恢复草地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变程均显著变大,土壤水分空间延续范围变大; 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退化红壤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