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18篇
  251篇
综合类   690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4‐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using five groups of hybrid grouper (61.15 ± 0.15 g)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ree methionine (Met) sources.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hat included a fishmeal (FM) diet; nonsupplemented (NS) diet; or NS diets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L‐methionine (L‐Met), DL‐methionine (DL‐Met), or coated Met (Co‐Met) to obtain the same Met level as the FM diet. Fish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sea cages (30 fish per cage).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the DL‐Met group and F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l other groups (p < .05). I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of the 20 gene and time combinations (10 per gene), there were 14 combinations (70%) in whic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the FM and DL‐Met groups (p > .05).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ame growth effect between the DL‐Met and FM group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chronized absorption at most time points after feeding, which had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s of B0AT1 and ASCT2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between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2.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脂肪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频繁的应激无形中加大了动物肝脏的压力,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太子河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演变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太子河流域内8个气象站1960~2005年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了46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及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46年间太子河流域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6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候要素按影响程度强弱依次为日照、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
巴拉那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ranaensis)是咖啡上最具有毁灭性的根结线虫之一,可造成咖啡减产高达50%,目前主要发生在巴西、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我国没有分布。本文介绍了巴拉那根结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IS、RS手段,以航天遥感MSS、TM、ETM为主要信息源,对松辽平原进行多时相、大面积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从中探索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面积变化呈现快速增加和缓慢减少两个阶段,即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总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动态度为-3.91%;而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则呈缓慢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82%。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的重心随之呈有规律的移动,沙质荒漠化面积增加时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速率为3.08km/年。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时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速率为1.64km/年。  相似文献   
6.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饲喂管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4种原药及其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饲喂管法测得97.3%吡虫啉原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96%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97%噻虫胺原药、5%噻虫胺可湿性粉剂、96%啶虫脒原药及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的经口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8.04×10-3、9.46×10-3、7.04×10-3、4.64×10-3、11.8×10-3、5.25×10-3、5.22和6.31μg/蜂;点滴法测得各药剂的接触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2.46×10-2、1.33×10-2、3.63×10-2、9.27×10-3、1.52×10-2、2.21×10-2、5.82和5.07μg/蜂。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啶虫脒原药及其可溶性粉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中等毒,其他6种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根据危害商值(HQ),啶虫脒对蜜蜂为低风险,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蜜蜂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生物入侵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外来物种入侵之前,识别出最有可能定殖扩散的潜在有害生物。基于入侵性有害生物集群的原理,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生物入侵研究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有自组织映射(SOM)、k均值和层次聚类法。其中,SOM已在国内外入侵生物定殖可能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类分析可以进行风险排序,从而筛选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潜在入侵生物。本文综述了近年聚类分析在生物入侵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基础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地位。同时,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入侵生物数据信息的研究思路。将聚类分析与单一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入侵生物定殖风险。  相似文献   
8.
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含水量、冷蒿体内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冷蒿叶片、根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初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生长盛期脯氨酸含量虽随牧压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生长末期脯氨酸含量较高,而且随着牧压的增加略有下降。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在牧压梯度间变化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冷蒿叶片、根的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生长末期不相关。冷蒿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盛期相关不显著;与此不同,在生长初期冷蒿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末期二者负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冷蒿体内水分胁迫增加,致使脯氨酸开始逐渐积累。而生长末期的降温和群落中植物种间竞争减少,使脯氨酸的积累速度也相应放慢。在放牧干扰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对冷蒿的生存和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冷蒿种群耐啃食、耐践踏、逐渐取代禾本科植物而成为退化草原的优势植物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 ℃)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 ℃、酸化水平为5(p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during late pregnancy on the ovine fetal renal function and renal antioxidant capacity. Eighteen ewes pregna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G, ad libitum, 0.67 MJ ME·BW−0.75·day−1, n = 6), restricted group 1 (RG1, 0.18 MJ ME·BW−0.75·day−1, n = 6), and restricted group 2 (RG2, 0.33 MJ ME·BW−0.75·day−1, n = 6). At 140 days, the fetal blood, allantoic fluid and kidney tissue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ate fetal renal function and ren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tal weight, kidney weigh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quaporin-2 (AQP-2) and aquaporin-3 (AQP-3),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in RG1 group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G (P < 0.05), but the contents of β2-Microglobulin (β 2-MG), cystatin C (Cys-C), filtered sodium excretion fraction (FENa),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xyl radical (OH) in RG1 group were increased (P < 0.05). The impaired ovine fetal renal growth, antioxidant imbalance and dysfunction of glomerulus ultrafiltration, and the renal tubules reabsorption were induced by maternal malnutrition during late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