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欣妤  刘佳岱  李二超  宋铭琪  余秋然  王涵  王晓丹  陈立侨 《水产学报》2023,27(10):109602-1-109602-12

为探究饲料中辅酶渣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健康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 (0.70±0.01g)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等蛋白的辅酶渣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0% (对照组,含20%鱼粉)、20%、40%、60%、80%、100% (记为C、T20、T40、T60、T80、T100)的饲料投喂8周。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T40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变,T6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T80组、T100组生长性能、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替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甘油三酯 (TG)水平未见显著差异,总蛋白水平 (TP)在T100组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 (Glu)在替代组中显著降低。T60、T80、T10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含量显著降低,T80、T10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各替代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显著上升,T100组丙二醛 (MDA)含量显著降低;C、T40、T80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显示T80组蟹肠道菌群组成较C组发生改变。研究表明,辅酶渣替代饲料中40%的鱼粉对幼蟹的生长、抗氧化能力、肠道菌群无负面影响,但当替代比例超过80%时将导致幼蟹的生长性能下降、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和肠道菌群稳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虾蛄蛋白浆替代饲料中2%和4%的鱼粉,并以乌贼膏为对照,研究其对河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虾蛄蛋白浆对河蟹的诱食作用与乌贼膏相当,但摄食量显著高于乌贼膏组。此外,虾蛄蛋白浆还具有明显的促进河蟹脱壳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中氨基酸、小肽、胆固醇等含量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 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工放流4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对长江口盐度的可能适应性,以淡水为对照,测定了在盐度为5、10急性胁迫下,鱼体在6、12、24、48、96 h时各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5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尿素(U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GLU、HDL-C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10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总蛋白(TP)、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TP、GLU、甘油三酯(TG)、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血清中胆固醇(CHOL)、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TP、GLU、TG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8、96 h时,血清中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HOL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本研究表明,在4龄中华鲟盐度适应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优先于其他物质被动员而发挥调节作用,糖和脂肪则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5.
水体和配合饲料中钙、磷含量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水体和配合饲料中钙、磷含量对河蟹生长的影响陈立侨,堵南山,赖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河蟹一生需经多次蜕壳而不断增长。有研究表明河蟹的顺利蜕壳与其体内和壳中钙、磷积累的数量有关,但尚无有关河蟹对配合饲料和养殖水体中钙、磷需求量的详...  相似文献   
6.
六个群体翘嘴红鲌肌肉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中国六群体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的肌肉生化组成.试验材料分别取自太湖、兴凯湖、梁子湖、浮桥河水库和南湾水库五个野生群体,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驯养、繁殖数代获得的养殖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翘嘴红鲌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个野生群体(P<0.05).南湾水库群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必需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养殖群体>太湖群体.氨基酸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相比之下,太湖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各群体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均大于1,仅兴凯湖群体的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AAS低于1,养殖群体的赖氨酸和缬氨酸的AAS和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的CS小于1,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综合所得的结果,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养殖群体,而野生群体中太湖、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群体的肌肉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4种群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个种群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于2001年8月分别取自太湖、洪泽湖、广西南宁3地天然水域及浙江德清养殖种群。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为(15.83±0.32)%(质量分数),显著低于3个野生种群(P<0.05),而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37±0.02)%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05)。3个野生种群中洪泽湖种群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但太湖种群粗蛋白含量(17.71±0.38)%最高,必需氨基酸组成最为均衡,且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为最高,分别达25.904%和35.953%。比较得出太湖种群日本沼虾肌肉的营养品质最高,养殖种群最低。  相似文献   
8.
延迟投饵对杂交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14日龄及其以后各起始投喂组仔鱼的生长和鱼体生化成分则与上述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9.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相似文献   
10.
太湖渔业资源量变化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太湖渔业 195 2~ 2 0 0 0年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 (CPUE)的变化。 195 2~ 1979年太湖渔业资源CPUE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1979年太湖CPUE最大值为 2 36 ,资源量最小值为 1994年的 0 2 4 ;同时对太湖几种主要鱼类的CPUE及资源小型化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