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占树,所在多有。续录志乘所载如下: 树泉:《晋宁州志》:“在州城北天王庙。树心空虚三尺许,中有清泉。相传可疗目疾。”奇梅:《琅盐井志》:“在奇峰寺。昔有千瓣白梅一株,一花三实。今仔小梅一株。”  相似文献   
2.
宜良城西南一公里处有一个万家凹,万家凹因特产花木而被誉为“万家花园”,万家花园内有一株远近闻名的明代古梅。经实地考察,此梅系绿萼梅,基部周长二百二十厘米,主干于高一米处,已枯空锯去。而向南斜出一新枝,展布于园内一水池之上,新枝高四米,  相似文献   
3.
云南素称植物王国,也是竹类的王国。晋戴凯之著《竹谱》说:“竹虽冬蓓,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云南地在祖国南陲,属热带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山地宽广,极宜于竹类生长。史籍中历代所记异竹,以云南为最。乾隆《云南通志》卷三十有“异竹”条,首刊刺竹,云:“《竹谱》曰:棘竹骈深,一丛为林;根如推轮,节若束针。亦曰笆竹,城固是任。篾笋既食,鬓发则侵。释曰:大者二尺,围内甚厚,南  相似文献   
4.
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志木》云:“诸木于滇,无所不有。”决非过誉。兹续介绍古书中的云南奇树如下: 省城山茶徐霞客《滇中花木记》说:“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省城推重者,城外太华寺。城中张石夫所居朵红楼楼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丛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谓柔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为滇城冠。”秀山古茶《元混一方舆胜览》载:“秀山,山有山茶一株,花如木芍药,中原所未见也。”此茶至明末尤在。徐霞客《游颜洞记》云:“由省中南过通海县,游县南之秀山。上一里半,为灏穹宫。  相似文献   
5.
6.
那一树芬芳的红云,可是你用生命之华燃起的冲天炬火?还是向亚热带的灼灼炎阳汲取了激情,在这南疆能滤出绿翡翠的苍穹下,唱给春天的礼赞之歌?你可是偷听了夜夜在树下幽会的那一对  相似文献   
7.
据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宜良县志.古迹》载:“在汤池梨花村处,有酸枣树一株,高约数丈,大约四围,相传为千年古树"。半个多世纪后,此树依然存在,而且生机勃勃,枝荣叶茂,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此树位于宜良县汤池梨花村小学校西北四百  相似文献   
8.
访梅     
狗街四中有几树古梅,遐迩闻名。于宜良坝子南端,昆河铁路“昆狗列车”终点站下车。道出狗街转东三里许。白墙青霭,绿树环合,一湾浅溪引路,就到达四中的门首了。梅植于老校舍四合院内,座南朝北,略呈长形。庭中,四个花坛古朴大方,两相成对。外坛:西植红梅一株,东则腊、白梅各一;内坛,金桂居左,缅桂立右。一律的枝干粗壮,绿叶纷披,秀出于房檐之外,展布于庭空之中。莺声宛转里,铺地的金色光斑随风游移,空气里弥满了宁静和清馨。  相似文献   
9.
夜览旧籍,时见有载我省名木奇树者,特为录出,为此一辑。安宁曹溪寺优昙树明杨升庵《重修曹溪寺碑记》载之。崇祯戊寅(1638年)10末,徐霞客滇游至寺,《游记》云:“见殿东西各有碑,为杨太史升庵所著,乃拂碑读之。知寺中有优昙花树诸胜。明日,有党生者,引余观优昙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之墙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花开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余摘数叶置囊中。”此碑及树距今又300余年,幸仍健在。鸡足山藤状山茶清乾隆进士王昶《游鸡足山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二十九日游踪云:“抵传衣寺,庭前山茶一树,花重台,朵以万计。殷红绚  相似文献   
10.
古书中的云南奇树,笔者介绍未尽,兹续引如下。野桑树乾隆《云南通志》引《南诏传》云:“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向两屈而不直,取以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瞑弓。”唐樊绰《蛮书》卷七亦载:“野桑木,永昌巴西诸山谷有之,生于石上,及时月择可为弓材者,先截其上,然后中割之,两向屈,令至地,候木性定断,取为弓,不施筋漆而劲利过于筋弓。蛮中谓之瞋弓者是也。”清四库全书编者按云:“按《新唐书·南诏传》作暝弓。”当是。《礼记·内则》云:“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郑玄注:“桑弧蓬矢,本太古也。”按“桑弧”即桑弓,即此野桑树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