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正>蚕桑业是我县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以来,由于国内外茧丝绸行情急转直下,蚕桑业跌入了前所未有、十分艰难的困境。1995年,我县两秋蚕统鲜茧价每担不足300元,茧粮效益比由1994年的2:1,跌至1:1甚至更低,全县出现了毁桑种粮之势,蚕桑生产一时成为全县上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全县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采取对策,寻找出路,选准突破口稳定蚕桑生产。通过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宣传发动稳人心 在蚕桑生产困难时期,稳定人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县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而不是一味地用管、卡、压的手段来达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分蘖盛期及阔叶杂草基本出齐时施药,伴地农对春小麦田的卷茎蓼、藜、鼬瓣花、香薷、本氏蓼、反枝苋等1年生阔叶杂草和蒿、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有良好的防效,防效高于2,4-D丁酯,而对问荆和鸭跖草的防效差。伴地农与2,4-D丁酯混用可降低伴地农的用药量,对上述杂草的防效高于2,4-D丁酯单用。适宜用药量为22.5%,伴地农乳油单用1500-1800mL/hm^2,与72%,2,4-D丁酯乳油混用为1125+375mL/hm^2,在此剂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3.
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是检测转基因作物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主要技术。为探索适宜大豆的TAIL-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转基因大豆TAIL-PCR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以期建立成熟的大豆TAIL-PCR技术体系。试验设计3个嵌套特异性引物和5种兼并引物进行了3次巢式的热不对称PCR反应。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酶用量、模板浓度、兼并引物和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在不同水平对TAIL-PCR反应结果均有影响,优化的TAIL-PCR反应体系,即第2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1℃,1.0 U/30 m L Taq酶,模板浓度30 ng/μL;第3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2℃,0.5 U/50m L Taq酶,模板浓度40 ng/μL,反应过程中采用降低5个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兼并引物采用AD3,在此条件下扩增的条带清晰、稳定、特异性好,适合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北部小麦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小麦轮作区小麦田做杂草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田杂草有13科31种。其中阔叶杂草占83.9%,禾本科杂草占12.9%,木贼科1种,占3.2%。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杂草依次为,鸭跖草、香薷、卷茎蓼、问荆、野燕麦、铁苋菜、野薄荷、刺儿菜、鼬瓣花、藜、稗草、苣荬菜、垂梗繁缕等13种,其中前5种相对多度达20以上,可视为当地小麦田的优势杂划。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县桑田遭受桑尺蠖大面积危害,1993年全县平均桑尺蠖危害芽率达23%,严重的田块达38%。为此,我们对桑尺蠖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找出防治对策。 一、桑尺蠖发生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桑尺蠖大面积发生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近年来,气候反复无常,特别是冬季,寒冷天气的天数较少,致使桑尺蠖越冬基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 在鱼类红、白血球的计数工作中,我们过去都采用Н.В.Пучков(1962)所介绍的鱼类血球活体染色法。分别用红血球稀释液(HgCl_25克、NaCl10克、Na_2SO_437.5克加水至1,000毫升)和白血球稀释液(A液:中性红25毫克、NaCl0.6毫克加水至100毫升;B液:结晶紫12.0毫克、柠檬酸钠3.8毫克、甲醛0.4毫升加水至100毫升)计算红、白血球。在白血球计数时,由于A、B液往往使白血球或红血球的核都染成深浅差不多的深蓝色,还常使红血球膨胀呈圆形,计算起来很费劲,也容易混淆甚至发生较大的误差。特别是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效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T_4代转BADH基因玉米自交系(受体亲本为"丹988")为基础材料,逐年加代纯化,通过PCR检测、Southern blotting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来验证BADH基因在T_5和T_6代株系中能否稳定的遗传及表达,同时对T_6代转化株系进行抗旱耐盐性鉴定,对T_5与T_6代转基因玉米各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外源BADH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且BADH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达到1.1,而在根中的表达量只有0.1;在不同株系间的表达量也不同。对T_6代阳性植株进行干旱与盐胁迫处理后,测定脯氨酸、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都明显高于受体亲本;T_5与T_6代转基因株系在株高、茎粗、穗长等农艺性状上与受体亲本无差异。该试验获得了与对照受体亲本"丹988"相比抗旱耐盐性较强、且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的转基因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