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播和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本病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也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毒,危害性也最大。现将2000年春季,发生在26天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过程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病料来源:山东潍坊某县市,发病率100%、病死率87%的26天龄发病雏鸭群病死鸭的肝脏。 (2)9~10天龄鸡胚:种蛋购自山东省六一农场,自孵。 …  相似文献   
2.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C48-1)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制备的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毒株C48-1制备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近期保护率相差20%~40%,3个月后相差40%~80%.强毒株C48-1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上的毒力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兔瘟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是兔业养殖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兔瘟的发病情况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呈现出早龄化、非典型性与散发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该病进行更好的防控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曲霉菌病的病原主要是曲霉菌属的烟曲霉和黄曲霉等,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发病,以幼龄多发,常呈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曲霉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及种子中,如谷物和花生壳上。这些病原体不仅可以引起禽类病变,而且可以引起大动物发病,同时对人类也有危害。该病的特征是呼吸困难,于肺脏和气囊上出现广泛性炎症和霉菌结节。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该特种养殖户共饲养貉子330只,其中发病170只,发病率达51.51%,死亡120只,死亡占发病数的70.5%。  相似文献   
6.
山东枣庄某大型兔场送检死亡幼兔病例,经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PCR 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动物致病性分析及临床综合治疗等,成功分离到一株对小鼠有一定的致病性的兔败血性波氏杆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红霉素等高敏,临床上采取疫苗紧急防疫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顺利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鸡大肠杆菌血清型(群)比较复杂 ,且变异性较强 ,很难用疫苗得到有效的预防 ,并且对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防治工作中 ,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就需要选择对大肠杆菌比较敏感的药物 ,来进行预防与治疗 ,才能达到控制该病的目的。本文针对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1材料1.1病料采自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市。1.2试剂MR、V -P、靛基质、明胶液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试验培养基及反应试剂由本所自制。1.3普通琼脂平板按照常规 ,由本所自制。1.4麦康凯琼脂、伊红美兰琼脂、三糖铁琼脂均购自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将扩增的ORF2基因和GP5基因通过IRES元件串联,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然后用Pme Ⅰ酶切穿梭质粒,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质粒转化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筛选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 Ⅰ酶切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PCR鉴定表明重组腺病毒含有ORF2和GP5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ORF2基因和GP5基因在293A细胞内获得表达.重组腺病毒经293A细胞连续传30代,TCID50稳定为10-9.0/mL.初步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腺病毒能够刺激机体分别产生PCV-2和PRRSV的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反应.该重组腺病毒可以作为PCV-2与PRRS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8-1株扩增出β1毒素基因,连接pMD18-T 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27 bp的β1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β927。将pETβ927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其表达产物经His-Trap FF预装柱纯化、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和分布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完整的β1毒素基因大小为1 011 bp,与GenBank发表的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蛋白序列同源性达99.4%以上;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为 54 ku,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以包涵体为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血清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表明β1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0.
鸭黄病毒病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病,给养鸭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本病的防制,本试验对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进行了分离鉴定。取疑似感染DFV的病鸭病料,经细菌分离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后,应用RT-PCR检测呈现DFV阳性,处理后将其接种到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健康鸭胚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结果显示,在DEF细胞上第1代48 h就开始出现CPE,随着时间的延长CPE更加明显,通常在72~96 h产生典型CPE;接种鸭胚每一代均出现死亡,且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60~72 h,死亡鸭胚胚体水肿、出血、发育不良、胚肝严重出血、肿胀或斑驳样坏死等病变。将病毒DEF细胞和鸭胚分离物应用血凝试验、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RT-PCR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DFV,并将其命名为DFV SDbz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